北京傳統宮燈技藝是國內工藝品中具有鮮明特色和獨有特點的中華瑰寶。
宮燈:顧名思義是宮廷御用燈飾。是宮廷皇家專利使用,後來由於皇上高興賞給大臣,始傳出宮外,民間才有了仿製品。宮燈以六方型、八方型、桌燈、地燈最常見。燈架燈扇完全手工雕刻鏤空出花朵、雲紋、龍鳳造型,可拆卸組裝,制做材質多以紅木、花梨木、紫檀、楠木等貴重木材製成,燈扇糊上絲絹,手工彩繪山水、花鳥、花卉、人物、博古等畫面。每支燈都是手工製作,工藝包括:鎪、雕、刻、鏤、燙等,一支燈的完成需百道工序。
北京市美術紅燈廠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文盛齋]是京都正陽門廊房頭條老字號燈畫扇莊,始建於1806年,經營宮燈、紗燈、字畫、燈彩等品種。1915年[文盛齋燈畫扇莊]就以“宮燈工藝品”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牌和獎狀。
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公司為[天安門城樓]、[中南海瀛臺會客廳]、[菖蒲河大戲樓]、[恭王府府邸]、[宋慶齡故居]等中式古建築配套制做各式紅木宮燈,展示了傳統宮燈精湛技藝與古建築的和諧完美,受到有關專家的認可和好評,宮燈還曾走出國門,裝飾前蘇聯莫斯科北京飯店、日本天花園中式古建園林及中國駐外使領館。北京傳統宮燈是宮廷御用燈飾,其優美的造型、華麗的配飾、賞心悅目的燈片畫面,突顯皇家氣派和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北京傳統宮燈技藝]于2006年至2008年先後入選市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燈籠,起源於南北朝,是民間傳統工藝燈具之一。其造型有;圓型、橢圓型、冬瓜型、葫蘆型、蘋果圓型等,傳統燈籠為白色、黃色、、紅色及其他顏色,材料以絲麻、綢絹、帛紙為主。歷史上多為標明官衙、字號、官吏府地、買賣店舖等門前懸挂,燈上剪貼字號名稱,除意圖照明外,夜間也便於識別和尋找。紅燈籠是建國以來興盛起來,風行全國的節日喜慶用燈,天安門城樓、各大賓館及重要場所,在重大節日之時都懸挂大紅燈籠,顯得巍峨莊嚴,氣派壯觀,意寓;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燈彩,是各種不同類型花燈的統稱,特點是沒有固定的規格和造型。也是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品之一,和其他燈具一樣有著源遠流長的發展史,在我國普遍流行,是我國慶祝上元節的産物,興盛于唐宋。綵燈造型有;飛禽、草蟲、荷花、紅鯉魚、金魚、動物、百花花藍、亭子、龍舟、童子、壽星老等等。材料採用竹蔑、高梁秸(現在用鐵絲)扎出型態,然後糊上絲綢、細紗、宣紙,繪上花鳥、魚蟲、人物。燈市口是明朝時期的燈市,清朝燈商們在京城正門一帶開店設坊,許多扎做綵燈高手藝人云集於此。慈禧太后六十壽慶時,自西華門至頤和園沿途搭設燈棚,其中大部分綵燈是[文盛齋燈畫扇莊]藝人承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