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海峽的愛心

時間:2013-08-07 10:29   來源:台灣網

  熱心助學  

  1988年,陳自強急不可待地回到家鄉蘄春縣青石鎮。這是40年來,他第一次回到自己的家鄉。在看到祖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同時,他也很吃驚,與武漢相比,家鄉的發展實在是太慢了,基礎教育尤為落後。

  於是他當即以蘄春旅臺同鄉會理事長的身份,為縣臺辦募捐了一台價值1萬多美元的儀徵車。

  以後,陳自強先生幾乎每年都回來,每次談起家鄉的教育狀況,他深感不安。他説:“一個地方教育落後,發展必然慢,怎麼辦呢?”

  為此,他盡了一個耄耋老人最大的努力。1994年4月26日,青石鎮蓋天小學新教學樓落成,當時已81歲高齡的陳自強先生特從臺灣趕回家鄉親手將1萬元人民幣交給該校,以表達他對振興家鄉教育事業的一片赤子之情,並每年資助和獎勵蓋天小學的師生。

  為家鄉,陳自強先生心無旁鶩。他可能沒有注意到,女兒在心理上開始慢慢認同他這個父親了。教育,那也是女兒畢生為之奉獻和奮鬥的事業啊。

  陳靜一從教40餘年來,全部傾注于工作,一心只求奉獻,對教學她“如癡如醉”,愛學生她盡心盡責,她積勞成疾,就在父親第一次回來探親的那一年,在武漢任教的陳靜一被確診患了淋巴癌,醫生説她活不過3年。一邊與癌症作鬥爭,一邊教書,直到昏倒在講臺上被送進了醫院。她抱著“離開課堂,生命還有什麼意義”的情懷,給學校寫下了“如出現意外,與學校無關”的保證書,堅持著又回到了三尺講臺。

  到了退休年齡,當陳靜一糾結著是去支援家鄉蘄春的教育事業,或是在家無償為學生補課時,陳自強對她説:“我想辦法籌點錢,你們辦個企業吧,家鄉的教育事業那麼落後,光憑你一個人,光憑你那一點錢,又能解決多大的問題呢?”

  陳自強的話不無道理。這一次,陳靜一老師動心了。但她知道,要籌到能辦一個企業的資金,對於老人來説,並不是一件易事。到臺灣後不久,陳自強先生離開軍界從商,先後辦了幾個企業,但畢竟不是商人,每一次都是以失敗告終,他根本就算不上有錢的人,何況這些年來,他又為家鄉付出了那麼多。

  望著他,陳靜一驀然感到,父親不再是以前的父親了。陳自強先生對貧困學生的關愛之心,逐漸拉近了他和女兒原已隔膜的心靈。對家鄉貧困學生的愛心,已將這對父女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

  為實現父親在家鄉建立教育基金的夙願,她協助父親、弟妹從臺灣及海外引進資金10萬美元,辦起了專門生産臺灣風味食品“肉松”的臺資企業武漢精緻食品廠(後為武漢精緻食品有限公司)。

  陳靜一的愛人盧明也是教師出身。1993年、1994年,盧明、陳靜一夫婦相繼離開講臺,共同經營食品廠。然而,商場如戰場,兩個教書匠畢竟毫無從商經驗,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辦廠,其艱難可想而知。

  到臺灣學習考察後,她將馳名中外的“寶島肉松”系列産品移植武漢。她與丈夫省吃儉用,艱苦創業,“寶島肉松”終於在武漢打開了銷路,成為湖北省暨武漢市理想品牌及武漢市唯一上紅榜肉製品,被武漢市海外聯誼會評為牽線搭橋“三引進”工作先進單位。自立自強的陳靜一也被評為武漢市十大抗癌明星之一。 

編輯:郭慶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