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從城市禁燃區到300米海岸紅線
日前,73歲的上海“候鳥”老人姜基明和愛人踏上飛往廣西北海的航班。飛機穩穩降落在北海機場,兩位老人走出機艙門,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情不自禁地感嘆:“終於到家了,北海的空氣就是好!”
從2014年開始,姜基明老倆口每年這個時候都要飛回北海,一住就是5個多月。“北海的空氣特別清新,水質特別好,人也特別淳樸。”姜基明説,“北海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
秋風起,候鳥歸;向南飛,到北海。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每年冬季在北海旅居的“候鳥”人群超過5萬人,2017年更是達到井噴狀態,達到10萬人。北海已成為我國最著名的“候鳥”城市之一。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自然稟賦,是北海最寶貴的財富,也是吸引來自天南地北的“候鳥”大軍遷徙北海的首要原因。
一直以來,北海始終堅守生態環保底線,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從劃定城市禁燃區到劃定300米海岸紅線,制訂實施一系列的鐵規戒律,不斷改善環境品質,厚植生態優勢,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共贏的綠色崛起之路。10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2018年廣西前三季度環境品質狀況。一直名列全國前茅的北海空氣品質,再次毫無懸念地位居榜首。
多年來,北海大氣環境、水環境、主要污染物減排等主要“綠色”指標領先廣西。“國家園林城市”“最中國生態名城”“中國十大最美海灘”“中國十大魅力濕地”“中國十大最美海島”“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一張張亮麗的“金名片”,見證了多年來北海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不懈努力。
堅定不移選擇“生態立市”
北海是一個深受大自然眷顧的美麗地方,集“海、灘、島、湖、山、水、林”等優質旅遊資源於一體,全年綠樹成蔭、花果飄香,天藍地綠水凈山青,美不勝收。
最令人稱道的,是北海的空氣品質。北海的空氣品質究竟有多好?據有關部門測定,北海每立方釐米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500至5000個,是許多內陸城市的一倍到數倍,“氧吧城市”名副其實。
面對大自然的豐厚饋贈,北海人民深感自豪,也倍加珍惜,多年來一直用心守護,非常執著。
1984年,北海便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然而,由於先天不足,缺乏規模性的産業支撐,北海經濟在很長一段時期處於“總量小、基礎差、底子薄”狀態,發展落後於其他開放城市。
無工不富。在工業化進程中,不管污染與否,先把經濟總量做大、財政做強;還是堅持“生態立市”,無論如何都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第一位,決不以犧牲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增長。北海歷屆黨委政府堅定不移選擇了後者。
不因生態優勢驕人而輕忽保護。北海雖然是廣西最大的漁業基地,但早在1999年就毫不留情地將所有魚粉加工廠遷離市區;雖然工業園區和出口加工區位於市區,卻毫不猶豫地將整個市區劃定為禁用燃煤和重油的禁燃區,並在全區率先實現污染源線上監控;雖然招商求之若渴,但始終以我為主,把一批前來敲門的高污染項目、高能耗項目擋在門外。
北海並非沒有重大項目,但中石化北海煉化公司那方可以養魚的污水池,讓人們印象深刻。池裏經過處理的污水,清澈無異味,一群錦鯉遊弋其中,參觀者嘖嘖稱賞。
作為北海工業的龍頭企業,北海煉化在環保方面投入近7億元,建有國際一流的污水處理系統、煙氣脫硫系統、燃料氣回收系統等環保設施,從源頭到生産末端,全過程、全方位抓好污染物排放控制,污水自用率達到90%以上,各項排放指標均低於國家標準,清潔生産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鐵規戒律守住生態紅線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更要碧海銀灘。北海堅定不移地走適合城市自身特質的綠色發展道路,深得民心,廣受讚譽。
走對路子不易,堅守初心更難。生態是北海的生命,産業是北海的支撐。承擔著沿海城市開放引領使命的北海,必須做大做強産業,率先實現工業化。2009年以來,北海有效實行“工業補課”,電子資訊、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等戰略性産業強勢崛起,産業集群不斷壯大,“潮起即興、潮落即衰”的歷史宿命被徹底打破。工業上去了,但環保標準並沒有像人們所擔憂的那樣急劇下降,而是更高更為嚴格了,企業達標排放,環境容量許可始終是項目開工不可逾越的前提。
2017年4月,北海市在全區率先出臺《北海市各産業園區産業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清晰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從源頭提高準入門檻。
“生態是北海的命根子,是留給北海子孫後代的寶貴財富,任何破壞都是致命性的。從銀灘到鐵山港LNG碼頭,這片沙灘堅決不能動,不能填海,也不要建任何非公共建築。”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乃學在2017年6月12日全市領導幹部會議上説的這番話,贏得掌聲雷動,成為“300米海岸紅線”的最早出處。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2017年7月,《北海市委市政府關於打造向海經濟的行動方案》《北海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生態立市的行動方案》實施。兩個方案均規定,鐵山港LNG碼頭沿海岸線至廉州灣區域,一律禁止填海;冠頭嶺往東至鐵山港LNG碼頭段,以及高德大橋往北的廉州灣的近岸海域(包括潮間帶),從海岸線至內陸300米範圍內禁止新建永久性非公共建築。
今年7月,北海市行使地方立法權後制定的第二部實體法——《北海市潿洲島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條例》對潿洲島地下水資源保護、污水處理、“兩違”建築治理和新能源汽車推廣等均作出嚴格規定;與此同時,對常見的污染生態環境行為作出禁止性的規定。今年11月,《北海市沿海沙灘保護條例》實施。《條例》針對沿海沙灘保護範圍和管理體制、外來海洋物種的管控、分類保護、建築後退線等作出可操作性規定,對系列嚴重影響沿海沙灘保護管理常見的行為作出禁止性的規定,如禁止使用高壓水槍採捕海産品等。
一條條鐵規戒律,將“污染與破壞”堅決拒之門外,為北海生態環境築起更為堅實的保護屏障。2011年至2017年,北海市環境空氣品質平均優良率為95.8%,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為90%以上,水質狀況處於良好~優水準(其中2011年為良好,其餘均為優)。2017年,北海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居廣西首位,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大型鯨群頻繁出現在潿洲島海域,備受國內外矚目。專家調查認定,潿洲島海域是近年來我國大陸唯一有大型鯨類頻繁活動的近岸海域。鯨類作為海洋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指示物種,“鯨現潿洲”成為常見美景,是潿洲島海域生態系統健康的有力證明。
“綠色”為底打造海經濟
保護和改善生態沒有“休止符”。
“打造向海經濟,北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北海市委書記王乃學認為,在全國280個設區市中,北海的産業不一定能達到最強,但北海的生態環境有條件實現全國最好。生態環境是北海的生命,是北海無可替代、無可比擬的吸引力、競爭力、美譽度的所在,是比摩天大樓更有價值的財富。只有堅持生態優先,把生態的文章做足,保護好海洋生態、海洋環境,發展向海經濟才能上升到更高層面,才可以有大的作為。
啟動水環境治理三年攻堅戰,整治修複合浦“天坑”發展生態養殖,完成40個雨污合流排放口截流和36個直排口整治,開工建設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馮家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工程PPP項目,改善馮家江流域、鯉魚地水庫水環境……行進在打造向海經濟的道路上,北海繼續高舉“生態立市”大旗,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在高品質發展的進程中,北海各級各部門正按照中央、自治區的部署和要求,把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放在心裏、抓在手中、扛在肩上,自我加壓,持續發力,紮實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全面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大力提升生態示範水準,推動産業綠色轉型優化,確保北海生態環境品質在全區持續保持前列,為不斷釋放“海”的潛力奠定堅實基礎,為打造向海經濟注入不竭動力。(完)
[責任編輯:王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