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霍縣文化館館長、郎卡傑唐卡繪畫藝術協會會長雍珠洛吾。(台灣網 李寧 攝)
台灣網7月22日甘孜訊 (記者 李寧 于斯文)20日,“海峽兩岸記者四川行”聯合採訪團來到一代唐卡畫宗師郎卡傑的故鄉——四川甘孜州爐霍縣,探訪這裡的唐卡藝術傳承。
據傳説,郎卡傑得到蓮花生大師的點化,被人們譽為“神變畫師”。他能在半面碗豆上很神奇地刻畫出釋迦牟尼佛及十六尊比丘,人們尊他為“朗卡傑”,意為“天之飾物”。因為他擅長畫微型佛像,線條勾勒細如髮絲,十分精緻,常人的肉眼看不清楚,常借助放大鏡觀賞。
爐霍唐卡屬於“郎卡傑”畫派,已有大約400年曆史,但長期以來無專門機構開展收藏、保護和傳承工作,使得這一優秀傳統文化面臨失傳的危險。鋻於此,爐霍縣委、縣政府于2007成立了“爐霍縣郎卡傑唐卡繪畫藝術協會”,爐霍縣更在2008年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中國唐卡繪畫藝術之鄉”,而郎卡傑唐卡也在2009年被評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近年來,郎卡傑畫派唐卡在産業化發展的路上進行了不斷的嘗試和探索,將文化傳承保護和群眾就業增收有效地結合起來,逐漸走出了一條“政府扶持、公司培養、定向就業”的發展道路。
目前,甘孜州郎卡傑唐卡文化公司已經解決了部分殘疾人、特困農牧民、孤兒等的就業問題。同時,以訂單式生産為主,將唐卡産品與旅遊産品結合起來,市場效益明顯,産品供不應求,唐卡文化産業已發展成為當地重要的可持續致富産業。(完)
唐卡畫師。(台灣網 李寧 攝)
唐卡作品。(台灣網 李寧 攝)
學習唐卡繪畫的學生。(台灣網 李寧 攝)
12歲的藏族少年仁真曲真是一名殘障人士。(台灣網 李寧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