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嘉賓齊聚四川高縣共話忠孝文化
出席啟動儀式的領導及嘉賓宣佈忠孝文化推廣節啟動。(圖片來源:宜賓市臺辦)
台灣網4月6日宜賓訊 3月13日至4月2日,為傳承並弘揚中華民族“忠孝”文化,四川宜賓市高縣首屆“兩岸一家親”忠孝文化推廣節隆重舉行。活動期間,開展了近20個系列活動,80多名臺胞臺商、200多名省內外嘉賓應邀參加,在品茶論茶中追溯兩地一脈相承的茶文化,在對忠孝文化的探討中增進了解和共識。
兩岸山泉一壺茶 同文同種一家親
宜賓高縣素有“烏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來第一城”的美譽,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這裡不僅是有著3000多年茶葉生産歷史的古老茶區,也是優質茶葉産地,全國早茶生産基地和茶葉原産地之一,全省茶葉的主産區和綠色生態茶區。
在於3月23日啟動的“尋根祭祖,問茶高縣”活動中,兩岸問茶人循著茶聖陸羽當年的足跡,從臺灣阿里山經福建安溪、武夷山、湖北天門等地抵達高縣,跨越千山,一路問道,深度探訪發掘茶道、茶藝、茶事、茶禮、茶頭、茶堂等深厚的茶文化。在茶聖當年採摘過的千年古茶樹下,兩地茶企代表將來自臺灣阿里山、高縣大雁嶺的山泉水匯合到一起,泡製了一壺香茗。兩岸同胞以茶為媒,共敘深情。
從臺灣阿里山千里輾轉來到高縣的臺灣茶商程鴻臺説,問茶之旅一路上,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人感觸良多,用兩岸的水煮一壺茶,也非常特別,“我們本是同文同種,兩岸一家親”。
“共同探尋茶聖足跡、共尋茶文化意義、共煮一壺茶,增進了兩岸同胞的感情。”高縣龍溪茶業負責人彭萬鴻説。
兩岸嘉賓共聚一堂 傳承發揚忠孝文化
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忠孝文化引起了兩岸同胞的強烈共鳴。在“忠孝”主題論壇上,海峽兩岸嘉賓圍繞忠孝文化的起源、內涵、意義以及推廣等積極發言。
四川省臺辦副主任趙宇指出,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忠孝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海峽兩岸廣受推崇,是兩岸同胞長期共同堅守的核心價值取向。希望通過兩岸專家學者相互探討、分享交流,更加豐富和發展忠孝文化內涵,推動忠孝文化在兩岸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宜賓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力平表示,要發揮忠孝文化作用,建設“高興之縣”,促進宜賓與臺灣的交流合作。高縣縣委書記李康表示,希望以此論壇為契機,全面打造“忠孝高縣”,推進高縣忠孝文化品牌化、群眾化、産業化。
來自臺灣的中華海峽兩岸友好交流協會會長、中華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孫武彥説,忠孝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不能動搖、消失。“兩岸一家親”忠孝文化推廣節非常值得推崇,從文化入手,進一步喚醒海峽兩岸同胞的忠孝精神。同時,忠孝文化是建設“高興之縣”中“文化繁榮讓人民高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在今後海峽兩岸活動中加入忠孝文化的元素,進一步將忠孝文化發揚光大。
臺灣文化創意産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臺北市原副市長李永萍提出,推廣忠孝如何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在這個資訊爆炸、多元化的時代,文化推廣要面向大眾,要落到基層,特別是要吸引年輕一代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推廣優秀文化要採取具體的方式,使之産業化,走到民眾的生活中間。抽象概念一定要具象化,要有文創的具體操作手段。
來自宜賓高縣的國際礦産資源科學院院士何知禮指出,推忠孝文化,建家風家訓館,高縣帶了一個好頭,希望能把這樣的活動搞下去。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 兩地交流翻開新篇章
首屆“兩岸一家親”忠孝文化推廣節,搭建了宜賓與臺灣的親情之橋、文化之橋和經貿之橋。
在“兩岸共植同根樹”活動上,兩岸同胞一起揮鍬鏟土,同時栽下象徵兩岸同根同源的生命之樹。在4月2日舉行的投資環境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上,高縣人民政府與5家企業簽訂正式投資合作協議,總投資約18億元,其中與臺灣企業昕櫟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四川﹒高縣七仙湖﹒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産業園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
推廣節期間,還舉行了産業推介會、“四川高縣——臺灣”特色商品展、忠孝文化專家專題講座、海峽兩岸書畫交流活動、忠孝楷模評選及大型文藝晚會等系列活動,傳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了“忠孝高縣”品牌,進一步促進了宜賓與臺灣經濟文化深度融合。(台灣網、宜賓市臺辦聯合報道)
輾轉千里萬里,來自臺灣阿里山的山泉水與高縣大雁嶺的山泉水匯合在一起。(圖片來源:宜賓市臺辦)
首屆“兩岸一家親”忠孝文化推廣節論壇。(圖片來源:宜賓市臺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