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為媒 經貿交流牽線 文昌文化助臺灣認識魅力四川
“文昌出巡非遺展演”活動近日在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上演,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禮。(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
2月28日,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隆重舉行。這是今年四川省首次大規模、高規格的川臺交流盛會。海峽兩岸及來自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嘉賓代表共計500余人應邀參加了活動。
文昌文化底蘊深
“北孔子,南文昌”,梓潼有文昌文化發祥地之稱,七曲山大廟被譽為“天下文昌祖庭”。近年來,到梓潼七曲山大廟旅遊觀光、朝聖祈福的臺灣團隊和遊客不斷增多,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
當天舉行的丁酉年海峽兩岸文昌祭祀大典,展示了文昌文化的深厚底蘊。本次祭祀大典是在清康熙三年《文昌樂章》的基礎上改編而成。典禮上,按照傳統文昌祭祀“三獻禮”規制,全程伴以祭祀歌舞“六佾舞”,長袖明眸,衣袂飄飄。40名海峽兩岸學生一起沿祭祀通道緩緩上前,向文昌帝君恭獻書卷,爾後齊聲朗誦被譽為“善書三聖經”之一的《文昌陰騭文》名句,“濟人之難,救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莘莘學子的誦讀,傳播出文昌文化所倡導的扶危濟困、助人為樂思想。
包容四川迎客來
四川省副省長朱鶴新在開幕式致辭中説,近年來,四川與臺灣在文化、經貿、教育、旅遊、宗教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加深,在川登記的臺資企業達到1861家,投資總額180億美元。多元、開放、包容的四川,一如既往地歡迎臺資企業前來投資興業。
朱鶴新介紹,四川不但有大家熟知的國寶大熊貓,有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大熊貓棲息地等5處世界遺産,還有宛若煙霞的蜀錦、齒頰留香的川茶、綿柔醇厚的川酒、麻辣鮮香的川菜、別具一格的川劇。梓潼是中華文昌文化的發祥地,文昌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雅化黎民、昌明邦國”産生了深遠影響。
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在開幕式上向梓潼縣授予“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匾牌。他説,未來擬於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定期舉辦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邀請更多臺灣同胞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同時舉辦廟會、經貿交流活動等,借助文化交流平臺,促進兩岸經貿合作,增進民眾福祉。
期盼兩岸危轉安
帶團前來參加活動的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詹春柏致辭時表示,兩岸同胞同文同種,民間信仰同根同源。臺灣人民對文昌的信仰廣布,除了有主祀文昌帝君的廟宇,一般具有規模的大型廟宇通常也設有文昌殿,供奉著文昌帝君。
“宗教、文化及經貿的交流確實是推動兩岸人民心靈溝通、情感交流、經濟互惠的好途徑。我十分樂見兩岸有良性互動,民眾也應當積極努力,讓兩岸關係轉危為安,保持良性發展。”詹春柏説。
從2月27日到3月1日,包括祭拜文昌活動、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投資懇談會、中國詩人蜀道行活動、文昌出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活動、“中華文昌 兩岸同源”大型主題文藝晚會等系列活動先後舉行。據統計,整個活動吸引了海內外遊客5萬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