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遼寧文物資源基本情況

2021-01-22 10:57:00
來源: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
字號

  遼寧歷史悠久,文物資源豐富,體上呈現出時間跨度長、文化內涵豐富、地域特色顯著、館藏精品品質高、博物館數量眾多等特點。目前全省文物遺址總數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147處)在全國處於中游水準。 

  一、遼寧文物基本情況  

  (一)不可移動文物情況截止2019年10月,全省共發現各類文物遺跡24115處,其中,有6處世界文化遺産地(九門口長城、瀋陽故宮、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五女山山城),3處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項目(義縣奉國寺大雄殿、朝陽市的牛河梁遺址、興城城墻),14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7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30余處市、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遺跡825處;1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瀋陽市),7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4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新賓縣永陵鎮、海城市牛莊鎮、東港市孤山鎮、綏中縣前所鎮),10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1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公園)。   

  (二)可移動文物情況。截止2019年10月,全省可移動文物共405248件/套(實際數量1618095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311件/套(3070單件)、國家二級文物19256件/套(46521單件)、國家三級文物73993件/套(172401單件)。可移動革命文物18049件(套)。 

  (三)博物館情況。截止2019年10月,我省備案的國有博物館共111家,國有博物館78家,非國有博物館33家,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5家(遼寧省博物館、旅順博物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瀋陽故宮博物院、大連現代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7家,國家三級博物館5家;一級博物館分佈在瀋陽(3個)、大連(2個),二級博物館分佈在瀋陽(2個)、大連(1個)、鞍山(2個)、丹東(1個)、錦州(1個),三級博物館分佈在錦州(1個)、營口(1個)、鐵嶺(1個)、本溪(1個)、遼陽(1個)。 

  (四)文物“四有”(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文物保護單位要有保護範圍和控制地帶、有保護經費、有文物檔案、有專門管理機構和人員)工作情況。全省有牛河梁遺址、瀋陽故宮、北鎮廟等3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朝陽關帝廟等1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編制了文物保護規劃;第一至第七批12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完成了“四有”工作,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剛剛公佈,未完成“四有”工作;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19處(長城類)正在編制文物檔案,其餘47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已完成“四有”工作。 

  二、遼寧文物特點  

  (一)遼寧文物歷史悠久。遼寧文物資源豐富,時間跨度長,涵蓋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秦漢時期、隋唐時期、遼金元時期、明清時期以及近現代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遺存。 

  (二)文物資源類型豐富。文化類型豐富多樣,以紅山文化、三燕文化、高句麗遺存、遼金文化、清前史跡、革命文物、少數民族文物等為代表,呈點、線、片、群等形態分佈于遼沈大地,共同構成波瀾壯闊的遼河文明。遼寧還是長城資源十分豐富的省區之一,境內保存有戰國燕長城、漢長城、北齊長城、遼長城和明長城,總長約1300多公里,分佈于全省13個市的52個縣(區)。 

  (三)東北地域特點鮮明。我省的不可移動文物,從二十多萬年前的金牛山遺址、一萬多年前的海城仙人洞遺址在遼沈大地留下人類活動的遺跡開始。五千多年前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秦漢時期的姜女石遺址、遍佈遼河流域的高句麗山城、數量眾多的遼塔、以“一宮三陵”為代表的前清史跡、眾多具有紅色基因的革命文物遺跡,共同構成了具有顯著遼沈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我省的可移動文物,以紅山文化玉器、歷代書法繪畫、宋代緙絲、遼代出土文物、佛教文物、外國文物、清廷文物等獨具特色的館藏精品蜚聲中外。 

  (四)博物館門類齊全。我省是博物館事業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有各級各類博物館111座。以遼寧省博物館、瀋陽故宮博物院、旅順博物館為代表的歷史藝術類博物館,以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遼沈戰役紀念館、抗美援朝紀念館、雷鋒紀念館為代表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紀念館,以大連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為代表的專題類博物館,以瀋陽新樂遺址博物館、阜新查海遺址博物館為代表的遺址類博物館,都在國內外佔有重要的位置。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