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當年的往事,近髦耋之年的高增老人老淚縱橫
本文轉載自2013年7月8日的《北京青年報》
近日,民政部下發通知要求,將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社會保障範圍。通知同時還要求,在舉辦紀念抗戰勝利等重大活動以及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時,建議當地黨委、政府邀請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參加,並予以慰問。
昨天是“七七盧溝橋”事變76週年,五位參加過抗戰的國民黨老兵受邀參加一個抗日畫卷髮布會,幾位90歲左右高齡的老兵感慨萬千。一位老兵感嘆:“雖然近年來也偶爾參加過類似活動,但如今終於得到了政府的正式承認。當年的愛國沒有白愛。”
“六指英雄”和失落的勳章
淩晨4點,89歲的高增早早起了床。平時他也起得早,但今天比平時還早兩個小時。對於他來説,每年的這一天,都是特殊的日子。他所在的龍泉老年公寓,位於西北六環外,遠離市區。院子裏種著一些花花草草。護工推著高增到了院子裏溜達。他每天都這麼做,今天他卻有些焦急,他在焦急地等待著兒子和女兒來接他去參加一個關於紀念七七的活動。
70多年前,年僅十幾歲的高增,帶著幾個人打死了欺負中國百姓的日本軍人。日本人貼佈告懸賞捉拿他,高增一路向西,參加了國民黨部隊,從普通士兵開始,經歷一次次戰鬥,最終成為國民革命軍61軍69師的一名連長。在張家口、山西等地都曾經與日軍交火,因其右手天生六指,被弟兄們尊稱為“六指英雄”。
今天的高增,性格內向,話不多,平時更喜歡安靜地坐著,盯著一個地方看,表情也很少會有變化。對於曾經奮勇殺敵的那段歲月,老人已經無法清晰地表達,甚至對自己所在部隊編號都有些模糊。
然而再平靜的湖水,也會偶爾泛起波瀾。
去年,一個關愛抗戰老兵的民間組織送來一枚勳章,樸實的老人以為這是來自政府的關懷,拿著勳章興奮了好一陣子。後來有人告訴他,勳章是來自民間的志願者製作的,老人一下子失落了很多。
風風雨雨,老人淡定了許多
昨天上午10點多,高增的兒子和女兒開車從家出發趕到了養老院,已經久等了6個小時的老人,臉上露出了微笑。
解放戰爭開始後,高增在山西太原雙塔寺投誠。成為解放軍的他,燒掉了自己在國民黨軍隊服役時的抗戰軍裝照,但新中國成立後,這段經歷還是讓他和家人吃了苦頭。解放後,高增帶著傷病回到北京,暫住在一個老農的窩棚裏。當時沒有人為他安排工作,他當起了農民,而後成為木匠。“文革”期間,因他曾經在國民黨部隊服役過,被冠以“國民黨特務”,他和家人備受歧視,他的子女一直生活在“特務子女”的陰影中。
2005年,當胡錦濤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的講話中肯定了國民黨部隊在主戰場的作用時,老人嚎啕大哭。那時的高增已經81歲了。
今年7月3日,一條消息被各大媒體紛紛轉載,讓北京的20余名原國民黨軍抗戰老兵在夕陽中感受到一陣遲來的溫暖。民政部對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8260號建議的答覆中表示,及時將符合城鄉低保、農村五保、醫療救助、臨時生活救助以及社會福利保障條件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保障範圍。讓符合條件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孤寡對象優先優惠進入敬老院、福利院。在舉辦紀念抗戰勝利等重大活動以及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時,建議當地黨委、政府邀請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參加,並予以慰問。
高增是從一個前來採訪的新華社記者那裏得知民政部的文件的。他説他開心,但並不算狂喜,開心的是多少年的等待終於實現了,但經過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老人説他也淡定了許多。
“咱們終於被記起來了!高興還哭?”
紀念活動現場,老人被幾位志願者抬著輪椅抬了進去。活動現場四週的墻上挂滿了反映抗日戰爭的國畫。老人坐在輪椅上,被推著往前走,沒看幾眼,淚水就滑出了眼眶。“老頭子就是特別容易動感情,他是真在一線打過仗的,看到這些肯定有感慨。”老人的女兒高愛華一邊給老人遞毛巾一邊説。老人滑出的淚水滴到了自己的格子襯衫上。在現場很多人和鏡頭前,老人想克制一點,他努力拿毛巾擦拭著淚水,又咬咬牙,試圖不讓淚水再掉下來。
老人見到了另外幾位抗戰老兵。94歲的尤廣才坐在沙發上,看到高增被輪椅推著進來,主動問他:“你是哪個部隊的?在哪兒打仗的?”尤廣才參加過中國遠征軍,到過印度,1944年參加過密支那會戰。“我也參加過遠征軍,去過東南亞好幾個國家打仗。”91歲的田慶平也加入了談話,都曾經是國民革命軍序列裏的士兵,共同的身份讓老人們瞬間親切了許多。高增表達能力沒有幾位老兵強,只是聽,然後費力地比劃著自己參戰的故事。老人們越討論越熱烈。
尤廣才老人越説越激動,突然説:“今天我太高興了,很開心,被邀請來參加這樣的活動。”説完淚水就流了下來。旁邊的工作人員勸説:“高興還哭?這不挺好的事兒嗎,咱這終於被記起來了。”老人一邊點頭稱道,但是淚水卻止不住地往下掉,拿起另一位老兵遞過來的毛巾擦了起來。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