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一二十萬港幣,雇一輛三輪車,走街串巷看壽山石……最初來福州時,臺南人陳永清還是20多歲的小夥子。一晃快30年了,他從“淘石過臺灣”到“收石回大陸”,把壽山石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既創下了一番家業,更結交了許多兩岸“石友”。
來大陸前,陳永清與壽山石沒有什麼關係。他做過清潔工,販過水果和毛絨玩具,後來擺攤賣男裝賺了些錢。有點家底後,這個頭腦靈活的年輕人萌生了一個當時看來很大膽的念頭——到大陸“淘石”。上世紀80年代,臺灣經濟騰飛後,民眾生活日漸富足,喜歡收藏玉石的人多了起來,陳永清由此看到了商機。
1985年,陳永清第一次來到福州,開始把“念頭”付諸實踐。但壽山石收藏、銷售這一行“水很深”,入行之初,半路出家的陳永清“霧裏看花”,分辨真假田黃時難免看走眼,沒少交“學費”。
不過,好學的陳永清有股“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他堅持每月到福州,拜訪壽山石雕師傅,一點一滴地積累知識,一步一腳印地打開生意之門。
千金難求的壽山石在臺灣很有市場。入了門的陳永清在福州收石頭回臺灣售賣,一兩個禮拜就能回本,很快就賺得盆滿缽滿。
好時光總是很短暫。“臺灣畢竟小,客戶就那麼多,壽山石生意自然越做越有限。曾經一起做這行的臺灣朋友有20多個,到2002年剩不到10個,其他人都改行了,還有人去開計程車。”發現島內同行一個個“銷聲匿跡”後,陳永清敏感地意識到“風向變了”。
“差不多在10年前,臺灣人來大陸買壽山石的變少了,反而是大陸到臺灣去買壽山石的多了。”於是,陳永清決定把壽山石生意的重心轉到福州。他又一次大膽的決定,讓福建寧德籍的妻子程麗芳感到糾結:在壽山石“原鄉”,本地從業者眾多,一個臺商怎麼做得過他們?臺灣200多平方米的倉庫和店舖,放棄了豈不可惜?
但陳永清心意已決,幸運的是,他正好趕上了一個好時機。2006年,福州市政府出臺《臺灣居民在福州申辦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的若干意見(試行)》。夫妻倆很快向當地工商部門申請並獲得批准,店舖開了起來,既賣陳永清鍾愛的壽山石,也銷售程麗芳喜歡的臺灣水晶。
“很多大陸客人覺得我們的壽山石老件不上油、不做假,都很喜歡,生意比我原先想像的要好很多。”程麗芳高興地説。
去年,陳永清新開了一家石雕店。如今,夫妻倆一個賣水晶,一個賣壽山石雕,兩個店舖咫尺相望。陳永清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他説:“兒子在廈門讀高中,將來如果他願意,可以接手店舖,如果他不喜歡,我們也可以委託別人管理。當下,我們只管享受這個以石會友的小日子。”(記者許雪毅、陳鍵興)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