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臺紅十字總會援建學校等 150萬川陜甘受災民眾得益

2014年05月12日 09:26:59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在汶川大地震屆滿6週年之際,臺灣紅十字總會今天召開記者會,介紹幫助地震災區災後重建情況。臺灣紅十字總會會長王清峰表示,6年來,在四川省、甘肅省以及陜西省等3省7個縣市災區,共協助重建43所學校、43所衛生院及1間殘疾人康復中心,超過 32600 名學生、150 萬民眾受惠。

  據介紹,截至今年4月30日,臺灣紅十字總會汶川項目,加含利息,累計收入16億5385萬8759元新台幣,累計支出15億6651萬1893元新台幣,執行率94.7%。本月底將再支付“弱勢關懷計劃”、“備災救災能量強化及推廣計劃”、“寒梅計劃”等三項經費3657萬1885元新台幣,總執行率可達96.9%。而尚在執行的為寒梅計劃、學童、老人照顧等各項軟體,及後續發生的雅安重建計劃,希望在明年內全部完成。

  王清峰表示,臺灣紅十字組織十分重視災區“軟體”重建,並著力提升當地醫療、教育、社區服務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陜西勉縣培訓全科醫生;在川陜甘受災地區地區推行“紅十字小餐盒”,為貧困學生免費提供營養午餐;2009年又設立教育助學“寒梅計劃”,共資助三省學生11396人次。

  在陜西省勉縣,除了興建學校、衛生院外,臺灣紅十字組織更結合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國泰綜合醫院、中山醫學院附設醫院、桃園壢新醫院及埔裏基督教醫院,推展小區衛生重建計劃,提供全科醫學(在臺稱家庭醫學科)培訓參訪與輔導,傳授醫學、醫術及醫管的專業,至今已培訓39名全科醫學種子醫師,並建立農村全科醫學示範亮點。

  臺灣家庭醫學學會藉由培訓及邀請當地醫師來臺觀摩,分享臺灣公共衛生與小區醫學概念,鼓勵勉縣衛生院開辦全科醫學門診,推動“全人“、“全家庭”、“全小區”,這種“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運用視訊進行案例討論,完善健康檔案管理制度,讓醫療行為不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進一步擴展到病患的生活健康與心理關懷。

  臺灣紅十字總會的援建地區多位處偏遠,經濟及環境條件普遍較差,為讓災區的孩童安心就學,紅十字會設立了“寒梅計劃”,每學年提供人民幣小學生1000元,初中生1500元,高中生2000元及大學生4000元,讓品學兼優有心向學的學童順利完成學業。寒梅計劃與一般助學金不同之處,在於期透過長期補助讓孩童安心就學,不因貧困而放棄升學。合計川、陜、甘三省受助學校60所。自2009年正式實施以來,已辦理9個學期,受助學生達11396人次。

  在川甘陜等災區,臺灣紅會還推行“小餐盒”關懷計劃,促進學生營養與健康、改善就學或生活條件、及增進學習成長。

  在四川省災區8個縣市49所學校,臺灣紅會資助2400名貧困學生紅十字小餐盒計劃,免費提供營養午餐,二葷一素一湯,菜色經過調配,兼顧營養與健康。四川省雅安市茅河鄉中心小學是一所農村小校,學生人數252人,接受餐盒的孩子20人。

  甘肅省宕昌縣,偏遠貧窮,房屋都是土坯房,學校沒有食堂,附近也沒有餐廳,學生原本要走好幾公里的路、自備鍋碗瓢盆,自己烹調三餐。沒有足夠食物的孩子,經常鍋盔(大餅)加熱水充饑。臺灣紅十字會提供經費給當地秦峪小學,讓學校可以建立食堂、雇廚工,讓孩子有營養的三餐,有肉、有蛋、也有饅頭。除了照顧兒童,關懷計劃也提供營養補助,照顧老人的健康,幫助貧困的老人裝假牙及助聽器,並成立小區志工隊,為老人提供就醫、採買等服務。

  記者會上,臺灣紅十字總會專案經理陳大誠、賑濟處副處長蘇瓊華,臺灣營建研究院副院長徐力平、副工程師鐘偉舜,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副理事長王三郎、陜西勉縣社區衛生重建計劃全科醫學培訓計劃專案顧問藍孝芬等介紹了自己參與災後重建的心路歷程。 (記者吳亞明、連錦添)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