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用餐點”,通俗點説就是買兩碗麵,自己吃一碗,捐給弱勢群體一碗。待用的背後,並非只是商家取代公益團體承擔愛心傳遞的角色,其彰顯了一種嶄新的公益慈善行為,即在日常生活消費中,你隨手就能捐出自己的愛心;而對於受捐贈人而言,這也是一種更為平等尊重、更易融入社會的受助方式。其實,向善之舉,為何不能是花兩碗麵的錢只吃一碗那樣簡單?
顏林蔭的面攤在新北市青翠市場擺了30多年,幾成街坊鄰居及老食客們的“食堂”。日前,附近撿垃圾的一位阿婆經過麵店,顏林蔭熱情地請她到店內免費吃麵。“你放心吃好了啦,好心人已經幫你付錢了。”有些錯愕的拾荒婆婆在飯桌前坐下,品嘗服務生端上熱騰騰的什錦面,濃濃的情意暖胃又暖心。
顏林蔭此舉是受網路上廣為流傳的“待用咖啡”故事的啟發。走進咖啡店,付5杯咖啡的錢,帶走3杯,留下2杯給其他付不起錢的人享用,源自義大利那不勒斯的“待用咖啡”傳統,讓人們用這種最簡單的方式向需要幫助的人傳遞溫暖,自己也因此感到充實。
“兒子推薦我看網上的一張照片,一名貧困老人在喝陌生人贈送的咖啡,很幸福很享受的樣子,那個畫面讓我好感動,就想是不是也在我的面攤試一試。” 於是顏林蔭推出“待用面”,讓願意獻愛心的顧客先付面錢,之後免費將面送給有需要者享用。“待用面”推出才三周,愛心人士就預購了200多碗麵,其中有100碗是有人專程從臺灣南部過來預購的。目前,顏林蔭已向有需要者提供數十碗麵,單親兒、拾荒婆婆、獨居老人等,都通過面攤收到了陌生人留下的愛心。不僅如此,附近的蔬果攤、早餐店和牛排館聞知有這樣的助人點子,紛紛前來探詢,計劃跟進。
臺南市一位李姓老闆最近也推出“待用餐點”,已有10多名客人認捐60多份餐點讓需要者享用。前些日子一位撿破爛老人到府享用“待用餐點”,服務生擔心其形象會影響其他人用餐,可李老闆堅持:“即使衣衫不整,也是我的客人,不能歧視弱者。”李老闆説,他們提供義大利面、燉飯等給需要的人填飽肚子,一份餐點130元新台幣起。其中一名認購者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卻一下買了5份餐點。問他值得嗎?對方説,這些錢能讓需要的人吃飽,當然值得。所以,在推行“待用餐點”的過程中,他自己也不斷地被感動和受教育。
據了解,目前“臺灣版的待用愛心”已流傳得越來越廣,臺南一家自助餐店每天提供10個“待用便當”;澎湖一家超市店長將午夜到期的食物提前2小時留作“愛心餐盒”,供有需要的人取用;臺北一家素食餐廳則提供了待用咖啡和待用三明治;宜蘭一名中學老師特地製作了“待用地圖”,將這些資訊串聯起來,讓需要的人方便尋找……
“待用愛心”不僅風靡臺灣,在大陸的一些地方也正在推廣。最早發動“待用”行動的是臺胞高文麒在西安開的一家快餐店,店裏提供三菜一湯、價值人民幣16元的“臺式滷肉飯快餐”給需要的人免費用。洛陽、鄭州、蘭州、蘇州等多個城市的餐廳也紛紛出現提供待用愛心餐的小吃店。
在島內,“待用愛心”還衍生出新北市的“幸福保衛站”計劃。當地市政府將民間捐助資金,今年編列200萬元新台幣預算,通過便利店分發每份80元新台幣的愛心餐給有需要的弱勢孩童。弱勢孩童只要到便利店填妥資料,即可索取。當地市政部門還表示,希望“幸福保衛站”除提供弱勢兒童用餐外,也負起主動關懷、通報及協尋的功能,發現更多需要協助的學生,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
“‘幸福保衛戰’以便利店作為平臺,一來可借助臺灣便利店密集的網路,擴大接觸層面;二來便利店是大眾場所,進出的人形形色色,弱勢族群不會有登門壓力。”新北市社會局相關人士稱,活動開展3個月以來,已有5000多人次取餐,其中半數以上學童經家訪證實確有實際需求,先前外界擔心愛心可能遭到濫用的情形並未發生。同時,社會工作者借此平臺找回二三十名中輟生及離家出走的少年。第一季度僅花費43萬元新台幣的經費,就達到這樣的成果,可謂惠而不費。
不管是民間自發的“待用愛心”、“微公益”善行,還是新北市的“幸福保衛站”,這一個個愛心平臺都為島內社會增添了一股溫暖的正能量,不斷為人們帶來信心和希望。(記者 林娟)
[責任編輯: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