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專家認為 臺灣經濟根本出路在産業政策

2014年01月13日 09:13:00來源:人民政協網

  從去年12月中下旬至今,臺當局密集召開各層級會議,討論臺灣經濟走出困境之策。不過,本報記者從中國國民黨內和臺灣當局經濟部門獲悉,2014年臺灣經濟政策總體朝著發展區域經濟方向規劃。

  兩岸實業界和經濟學界認為,臺灣經濟能不能走出困境,區域經濟固然重要,但關鍵還在於兩岸産業對接和臺灣産業政策。

  苦尋的對策落腳點在區域突圍

  其實,從去年大陸的中央經濟會議召開的第二天,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便連夜召開各“部會”首長會議,研究應對臺灣經濟困境政策,提出短期內提振經濟要做到“有感”。

  此後,年終馬英九在多個場合談到臺灣走出“悶經濟”之策在於發展與歐美、東亞、東南亞等區域經濟對策,實施經濟發展突圍。

  在新年的元旦祝詞中,馬英九這份5600余字的談話雖然也提及公共投資、創業投資及法規鬆綁,但談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篇幅高達3500余字,顯示馬英九對於區域經濟整合的高度重視。

  在8日的中國國民黨中常會上,馬英九邀請臺灣“經建會”負責人管中閔針對“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説明”進行專題報告。聽取報告後馬英九指出,從長遠來看,臺灣一定要走向自由經濟島或自由貿易島的目標,否則無法與周邊地區競爭。

  “策”在兩岸産業對接和島內産業政策

  儘管馬英九也認為,積極改善與大陸的關係,鎖定在與2003年即成為臺灣第一貿易夥伴的大陸進行經濟合作。但他連任後,經濟策略卻是加速推動自由經濟島的準備步驟,提出對外儘速加入TPP、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對內就是設立自由經濟示範區,策略就是要排除對外貿易障礙,並主動表現出臺灣要大幅度自由化與國際化的誠意與決心。

  不過,臺灣經濟界和企業界認為,馬英九意有所指的是韓國、新加坡等地由於自由貿易協議享有零關稅待遇,而臺灣外貿卻面臨高關稅的處境,這一處境導致臺灣出口趨緩,經濟保不了“二”。這樣的論述看似有理,但大家想問,臺灣目前出口所面對的關稅究竟有多高?據查WTO數據發現,臺灣2011年輸美的非農産品(工業産品、漁産品)總額裏已有3/4免關稅,輸往歐盟近六成免關稅,輸往大陸也有五成多免關稅,至於銷往香港、新加坡則早已是百分之百零關稅。

  “但臺灣經濟提振了嗎?”臺灣工業總會一位專家直言,區域對目前臺灣經濟提振不是第一位的。他説,臺灣近年出口停滯,其原因未必是來自FTA簽得太少,而是由於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太慢。而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太慢,又是因為當局根本沒有産業政策。“當局這些年提的産業發展方案為數不少,但當局的資源有限,提了那麼多的重點産業發展方案,豈不等於沒有重點?”

  臺灣工商建研會理事長雷祖綱認為,兩岸在商品市場、資本、人才、技術等生産要素的競合是大勢所趨。面對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潮流,兩岸産業如何消除惡性競爭,促進合作,提升産業競爭力和資源配置效率,應是臺灣與大陸作頂層設計的關鍵。大陸經濟增長勢頭依舊強勁,新一輪開放勢頭更足,臺灣能不能抓住大陸新一輪開放機遇,遠比加入其他地區經濟要來的實惠,來得快,“當然,這就需要臺灣在産業政策上有作為,尤其是兩岸産業對接方面要進行頂層設計,避免兩岸間重復建設,導致惡性競爭。”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