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電商“零距離” 廈門可否爭當物流轉机地?

2013年03月14日 10:05:00來源:東南網

  臺北的曾先生經常到廈門出差,他到廈門的第一件事,就是與好朋友陳小姐會面,互相交換幫對方網購的商品。在曾先生與陳小姐背後的,其實是一支龐大的網購親友團,他們迫切需求的是兩岸電子商務的零距離對接,從而實現“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在目前兩岸訊息仍不對稱的情況下,作為擁有海西先行先試優勢的福建,可以思考建設一條與臺灣電子商務先行對接、進而輻射整個大陸地區的通路。

  兩岸特産互通有無

  導報記者了解到,曾先生從臺北帶過來的,有時是“美麗日記”面膜、“寵愛之名”化粧品,有時是金門高粱酒、臺灣煙,還有時是防蚊蟲的“小不叮”、緩解胃病的金十字胃藥等;從廈門帶回去的,有時是整箱的廣東黃飛鴻花生、四川的燈影牛肉,有時是藏紅花、保健茶,以及茶樹菇、乾貝、梅菜等特産。

  所以每個月,曾先生都會在QQ上與陳小姐交換訊息:“我10日過去,你需要帶什麼?”“我需要你幫我網購某地産的某商品。”他們會互相向對方推薦當地的特産,比如臺灣的化粧品、保健藥品,比如閩西八大幹……

  因為經常發佈臺灣貨訊息,並能弄到貨真價實的臺灣商品,陳小姐在朋友圈裏攢了不少“好人緣”。

  “像廈門的漆線雕、寧德的瓷器、安溪的茶葉等,都是很有希望通過電子商務向臺灣行銷的産品。”廈門網路零售協會秘書長邱靖告訴導報記者,雖然目前兩岸電子商務的渠道還未全面鋪開,但線下經常會有許多行銷交流的展會,消費者趨之若鶩,一旦兩岸電子商務 “打通關節”實現零距離銷售,對於兩岸網購業者與用戶,都將是一個福音。

  他還表示,臺灣在電子商務運營上有一些先進的經驗,但大陸在整體發展速度、統籌方面比臺灣做得好。

  跨海網購物流成本高

  目前,兩岸電商的發展有沒有交集?

  據導報記者了解,在中國大陸最大的零售電商網站淘寶上,就有專門的臺灣館,臺灣的服裝、零食都有線上銷售,甚至還有專門的代購服務。

  一些提前佈局大陸市場的臺灣業者已經嘗到甜頭,像臺灣知名電商PG美人網,2003年創業之初,每月營業額最多50萬元(新台幣,下同),在進入大陸市場後,月營業額達1200萬至2500萬元。目前,臺灣藍新科技、網勁科技分別與大陸京東商城、蘑菇街等大型網購平臺合作,以期佔領大陸市場。

  這種將整個行銷環節都“搬遷”到大陸的做法,是破除目前兩岸物流、金流“魔咒”的一大辦法,但對於許多臺灣中小電商來説,還沒有這樣雄厚的財力、人力基礎來實現跨海運作。

  在大陸方面,淘寶臺灣註冊用戶已經突破50萬,但物流和金流問題同樣帶來諸多不便。比如許多淘寶店在標注運費時,都會特別註明“港澳臺用戶另計”。以目前兩岸物流業的狀況來看,網購消費者的運費支出,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有時運費甚至比商品本身更貴,這也使得許多臺灣宅男宅女對跨海網購望而卻步。

  邱靖表示,目前福建省內也初步建成一些針對兩岸電子商務設立的交易平臺,但在行銷、配套上有待加強。

  三大關節打通兩岸電商

  那麼,要打通兩岸電子商務的流通環節,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對此,某臺灣財經類媒體指出,要打通兩岸電商間的屏障,須處理三大關鍵問題:首先透過兩岸經濟合作協商機制,放寬臺灣電子商務網站在大陸的行銷渠道;第二,強化兩岸電子商務的金流支付及物流報關等機制,增加電子商務的便利性;第三,建立兩岸虛擬交易的消費者保護機制,處理交易糾紛,防治詐騙。

  據臺灣經濟主管部門發佈的最新消息,2012年,臺灣電子商務年産值近2000億元。另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大陸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8.1萬億元。兩相對比,是個巨大的懸殊,這也引發臺灣電商業者利用“臺灣製造”品牌來大陸分一杯羹的遐想。

  但依照兩岸經濟層面交流交往的慣例,往往是先開一個口,用試點城市來進行測試,最後才逐步向全國推廣。於是,福建廈門進入兩岸電商業者的視線。

  打造兩岸電商物流轉机地

  “可以由協會牽頭,在廈門建立倉儲基地,所有臺灣商品通過廈門的物流平臺向大陸地區輻射,反之亦然。”臺灣中小企業協會工作人員嚮導報記者建議,將臺灣中小型電商集結在一起,藉廈臺兩地便宜、便捷的海運通道,建立一個兩岸電商連接的通道。

  也就是説,兩岸網購可以實現在大陸向臺灣下單(或者臺灣向大陸下單),再借由廈門建立的轉机平臺,進行發貨、貨幣兌換的動作。

  而這只是初步聯結,若繼續深化,可以通過之前試運營的成功經驗和積累的互信,在閩臺或者廈臺兩地,通過先行先試的政策商定相關細則,打通物流及金流鏈,實現兩地電子商務的無縫對接。

  邱靖透露,此前廈門網路零售協會多次與臺灣方面交流並舉辦論壇聽取電商業者的建議,目前,兩地金融支付體系和物流平臺都在積極探索中。“甚至,臺灣的特色旅遊産品,也可以透過電子商務向大陸推廣。”邱靖表示,只要解決了金流、物流、行銷推廣的問題,兩岸電子商務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間。(海峽導報記者 林靖東)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