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魯臺經貿合作持續升溫 亮點紛呈
交流團在臺敘深情、談合作、謀發展,宣傳推介了山東,重點介紹了山東省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和深化魯臺交流合作的良好環境,就促進農産品貿易、加強漁業合作、吸引臺商來魯投資等進行了深入探討,達成了諸多共識,得到臺灣各界尤其是農漁業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取得了豐碩合作成果。
年內,濟南市市長楊魯豫、青島市市長張新起、濟寧市委書記馬平昌、煙臺市市長王良、德州市市長陳先運和山東省農業廳廳長戰樹毅等也分別率團赴臺考察和商談合作事項,推進促成了一大批優質臺資項目落地。
為促進山東企業入島發展,9月和12月,山東省國資委和臺灣工業總會合作,在濰坊、臺灣兩次舉辦“魯臺雙向投資暨高端人才合作洽談會”, 為探討魯臺企業間的技術合作和高端人才交流機制打下良好基礎。在廣泛進行交流的基礎上,山東省共7家企業在島內建廠或設立分支機構,與臺灣同業間實現各類合作,投資額達9104萬美元。
三、臺商投資山東結構不斷優化
2012年,魯臺間實現進出口貿易額41.4億美元,同比增長0.7%,其中出口額15.4億美元,下降3.9%,進口26億美元,增長3.6%。在總體增速回落的同時,在提升品質、提高效益、優化結構等方面取得了進一步進展。全省新批臺資項目156個,合同利用臺資25.2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3.9億美元。總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56個,佔項目總數的36%,其中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28個。
截至2012年底,全省累計批准臺資項目8386個,實際使用臺資201.7億美元。特別是去年下半年,在第十八屆魯臺會等大型魯臺經貿交流活動的推動下,全省合同利用臺資和實際利用臺資額均為上半年的3倍多,表明臺商投資山東的信心和意向沒有減弱,並隨經濟形勢好轉,在有效應對成本上升、需求不旺等不利因素的基礎上,逐步加快了在山東投資發展的步伐。
全年臺商投資結構總體呈現一産穩步增長、二産結構優化、三産快速發展的態勢,特別是臺商在新興産業領域投資進一步增長,並逐步探討科技園區合作、産業鏈整合、共建大型製造基地、科技人才交流等各類新型合作模式。服務業領域成為投資新熱點,全年共批准臺資服務業項目66個,合同利用臺資7.9億美元,佔全年合同利用臺資的31%。齊魯臺灣城、齊魯臺灣金融商貿産業城、臺灣醫療康體中心等一系列臺灣城項目的啟動建設,將為下一步魯臺相關服務業合作提供優良載體。統一集團在濟陽投資1億美元的飲料項目已于11月份正式投産;耐斯集團投資2.5億美元的項目也已開工奠基;聯電在濟寧新投資三大高端核心項目,總投資額達6.7億美元,銷售收入211億元,利稅51億元。在省領導推動下,省政府與鴻海集團就深化戰略合作達成協定,有關市政府與日月光、藍天、太平洋建設集團的戰略合作也取得重要進展。
四、臺灣園區建設步伐加快
2012年,山東各類臺灣園區引進臺資項目88個,佔全省全年引進臺資項目數的56%,實際使用臺資2.85億美元,佔全省使用臺資額的21%。截至2012年底,全省臺灣園區累計引進臺資項目683個,佔全省歷年累計批准臺資項目的16%;實際使用臺資56億美元,佔全省歷年累計使用臺資的28%,臺灣園區已成為魯臺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
全省臺灣園區吸引臺資持續增多的同時,充分注重高點高端定位,發揮産業聚集效應。除富士康科技(煙臺)工業園、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等臺灣園區持續健康發展外,像山東省(曲阜)臺灣工業園引進總投資2998萬美元的天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海峽兩岸(平度)農業合作實驗區引進的總投資2500萬美元的正寶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項目,山東省(聊城)臺灣工業園引進的總投資2400萬美元的臺灣超能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項目等,對園區發展和産業引領都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五、魯臺兩地直航穩步推進
2012年,山東與臺灣空中直航航線不斷增多,運力持續擴大,山東航空、東方航空、長榮航空、立榮航空、中華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執行航班2352個,比上年增長36%,運送旅客達30.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截至目前,山東省累計開通兩岸空中直航航線6條,往返航班5786次,共運送旅客79萬多人次。9月,蓬萊港被列為兩岸海運直航港口,12月,威海機場被增列為兩岸空中定期客運航點。至此,山東省對臺空中直航點增至4個,成為大陸開通對臺空中直航城市最多的省份之一,海運直航港口增至10個,港口貨物運輸量也持續增多。(台灣網山東省臺辦通訊員 鞠新泉)
魯臺農業漁業交流座談會在臺北舉行。(圖片來源:山東省臺辦)
[責任編輯: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