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議”:兩岸通過共同協商 為雙方謀福祉謀利益

2012年08月14日 08:30:00來源:東南網

  “議”字,《廣雅》曰“謀也”,謂論事之宜。而在兩岸和平發展大背景下的今天,“議”字的古義更有了新的內涵。即兩岸通過共同協商,為雙方謀福祉,謀利益。

  近幾年兩岸議題不斷,卻總也離不開這個“議”字。尤其隨著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和深入,再到上周在臺北舉行的第八屆陳江會上簽訂的《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和《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這其中,《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就經歷了兩岸八次正式溝通和多次小範圍溝通,“議”過程之艱辛外人難以體會。但這塊“硬骨頭”終究啃下來了,就也是“議”字的魅力所在。

  就算是君子之交,也免不了有分歧,但若願意坐下來好好相談,就成就了中華傳統文化精神裏可貴的“和”字。“議”生“和氣”,和氣生財。一次值得期待的協議應該是雙向的,就如同本次陳江會的成果,除了保護臺商投資,也保護陸商投資,反映的是廣大臺商陸商的心聲,這才符合所謂的 “論事之宜”。試想過去兩岸有商事糾紛,要自己想辦法解決。現在不管是攜財而來的臺商,還是攜資而去的陸商,對於爭端都進入了“有據可依”的階段。

  而更有意思的是,隨著第八次陳江會收穫的碩果,兩岸經濟一體化再度成為兩岸熱議話題。儘管臺灣內部對兩岸經濟一體化議題存在各種不同意見,但可以預見的是,經濟一體化這個動態過程,也將伴隨“議”的形式邁開腳步。正應了那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之前還有另一項與“議”相關的內容引發島內外關注,那就是馬英九于5日拋出的“東海和平5點倡議”。在釣魚島問題持續升溫之際,馬英九提出的新概念,一般被認為是想在保釣上展現作為。臺灣想在此“爭議”中扮演“和平促進者”的角色,殊不知需要先讓人“有感”,才能在“議”中握有足夠的話語權。

[責任編輯:陳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