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CFA時代的臺灣産業故事:想像的力量及其開啟的空間

2011年02月21日 09:31:00來源:新華網

  作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計劃實施後的首個大陸採購團,南京8家企業日前在臺北與臺灣43家廠商進行了採購洽談,總計創造2億美元商機。記者曾走訪的臺灣“金車”公司也在其中,因此致電求證具體成果,卻“撲了個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副總經理李玉鼎陪同南京客人去工廠參觀了。

  對於“金車”,大陸消費者恐怕大都不太熟悉,但喜歡喝罐裝咖啡的人們對“伯朗”這個品牌大概不陌生。據了解,在目前大陸的罐裝咖啡市場上,除佔有率居首的“雀巢”之外,“伯朗”的業績也十分不俗。

  “ECFA最大的意義在於,開啟臺灣未來想像。”臺灣“中研院”院士管中閔曾這樣説,“商機,就在想像裏。”記者在島內採訪也深切感受到,臺灣業界對ECFA的關注,普遍不局限于早期降稅收穫——畢竟有更多産品未在首批清單中,他們更多的是基於對兩岸經貿互動更趨深化與開放的期許,展現出面向未來的信心和進取心。

  “金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臺灣企業。李玉鼎的父親李添財1956年創建“金車”,以生産殺蟲劑起家,保潔用品如今仍是企業産品的一大系列。30年前,“金車”涉足咖啡行業,從生産罐裝咖啡延伸到開設連鎖咖啡館,從飲用水生産又拓展到威士忌釀製。此外,“金車”還從事蘭花培育、保健食品生産,甚至還投入生物技術開發。

  應該説,這是一家充滿産業想像力的企業,很難將其定位為傳統産業。從“金車”的故事,或許可以看到臺灣産業界特有的精神與創造力。

  初到臺北的遊客,往往驚異於遍佈全城的咖啡館。走累了,隨便轉進一條小巷,都可以找到一家小憩片刻。到咖啡館喝咖啡、會朋友,甚至辦公、寫作,早已稀鬆平常。“30年前誰也想不到,今天臺北大街小巷會有那麼多咖啡館,密度跟歐美城市差不多”,李玉鼎説,“金車”涉足咖啡行業時,臺灣人還很少有喝咖啡的習慣,更別説喝罐裝咖啡了。

  時過境遷,“伯朗”罐裝咖啡不僅在臺灣市場擁有傲人的佔有率,還“西進”大陸,在2008年就突破了840萬罐的銷量,市場主要分佈在上海、廣東和福建三大區域。據了解,2005年“金車”在上海設立首家全資子公司後,陸續又在杭州、廈門、廣州、北京、武漢、南京和成都等地設立分公司,銷售自産的罐裝咖啡以及威士忌酒,瀋陽也在評估中。

  此外,伯朗咖啡館如今在臺灣已經開設43家店,在大陸除早前落戶上海的4家之外,已著手準備在北京等其他大陸大型城市增設分店。李玉鼎告訴記者,明年的目標是使伯朗咖啡館在兩岸的門店增至70家以上,在大陸則希望在明年底前至少再開10家。

  李玉鼎表示,大陸市場呈現跳躍式的成長態勢,雖然“金車”近年來才投入其中,但看好未來的發展,將穩步地持續開拓。

  “金車”曾率先在臺灣投身威士忌生産,如今年産量已達900萬瓶,還在國際評酒賽事上獲得不少獎項,也開始著手打開大陸市場。

  更有意思的是,近年來“金車”還積極通過製造業結合服務業,進行轉型升級。不久前,記者走進“金車”位於宜蘭的威士忌釀造廠區,大片的草坪,優雅的紅樓、灰墻,配上異域風格的咖啡館,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家現代化的工廠。

  記者還看到,一隊遊客正在導遊的引領下參觀廠區。“金車”企劃部副主任馬明皓告訴記者,這裡的廠區已經完全“觀光化”,成為宜蘭觀光的重要景點之一,接待過不少大陸旅遊團,北京六必居等不少大陸企業也來過這裡,進行參觀交流。

  管中閔認為,在ECFA開啟的新時代,臺灣産業要把握機遇,需要突顯新思維,其中就包括將製造業與服務業“雙強”整合起來。李玉鼎則説:“我們一直在嘗試跨足不同的領域,也希望能夠成為引領風潮的人。”

  “金車”故事所反映的臺灣産業經驗與經營哲學,相信在兩岸經貿攜手發展的新舞臺上,能夠落實成為一種風潮,創造更多的企業傳奇。(記者 郭鑫 陳鍵興)

 更多特別推薦   新聞排行  地方快訊

[責任編輯:石宏]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