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山12月11日電 在江蘇昆山,有臺灣4000多家企業投資興業,大陸九分之一的臺資份額在這裡雲集升值,10萬台胞在這裡生活,人們稱其為“大陸小臺北”。由此,昆山在臺灣亦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4000多家臺企、今年1至9月新增投資額近30億美元,數字背後説明臺商對這個地區有信心,説明在這裡有贏利”,昆山臺商協會會長孫德聰如是説。作為一名早期“登陸”投資的臺商,孫德聰説,一路走來太不容易,但這步棋走對了。21世紀初兩岸加入世貿組織,在世界各國紛紛投資中國的帶動下,臺商在大陸的投資活動形成高潮,特別是臺資大企業開始投資大陸,包括高科技産業和金融服務業等。
眾所週知,長久以來,臺企形成了“兩頭在外”的運營模式。隨著“入世”,許多臺企逐漸脫離單純的純代工模式,更深入地參與到國際産業鏈,産業分工格局開始從簡單加工裝配向研發設計、品牌、關鍵設備、關鍵零部件等高增值産業鏈環節延伸。於是,作為大陸臺資密集地,“昆山製造”開始登上世界舞臺。
最早落戶昆山的臺企代表仁寶企業,最初進入時只是一家筆電的生産工廠,如今已集研發、設計、生産等於一體,去年集團實現進出口總額佔昆山市的31%,今年正積極拓展內銷市場,按照總部集團模式,相繼成立投資公司、研發中心,物流公司也正在規劃中。從低附加值的代工模式轉型為高技術含量的自主研發生産模式,已實現“根在昆山,拓展全世界”的轉型。
16年前落戶昆山的聖美精密工業(昆山)有限公司也是依靠低附加值的代工生産來積蓄髮展的“第一桶金”,如今通過9次增資擴産,已從一個註冊資本250萬美元、依靠代工立身的小企業,發展為投資總額達3.18億美元的大公司。近年來,聖美公司將發展的視角轉向研發生産,每年將超過3%的銷售收入投入新産品開發,並贏得新型平板顯示産業領域優勢,如公司新上的大尺寸液晶螢幕項目,就是與合作夥伴夏普公司共同開發的,預計量産後每年會為公司增加1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
“無論是兩岸三通的啟動,還是ECFA的簽署,都推動了臺商在兩岸的重新佈局,增加島內母公司與大陸投資企業的整合,而大陸應對金融危機實施的一系列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的重大舉措,更為臺商興業建立了良好環境。”孫德聰認為,“昆臺兩地産業發展必將實現多元化的對接。兩岸經貿開放,有利於臺灣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與國際接軌,給予廠商更大的經營空間,引領企業從一個開放的大陸市場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市場。”
據悉,目前在昆臺企的平均投資規模超過1200萬美元,據臺灣《遠見》雜誌發佈的企業排名統計,臺灣百強製造業企業有60多家在昆山投資興辦了近100家企業。昆山臺企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子資訊、精密機械、新型材料等行業,其中電子資訊産業已成為大陸乃至國際上重要的電子資訊生産基地之一,昆山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産量分別佔全球的二分之一和七分之一。臺企帶動昆山新顯示、新能源、新材料等産業迅猛發展,今年1至9月,昆山完成新興産業産值1602億元人民幣,增幅高於全市工業平均水準12.4個百分點,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9.8%。昆山臺資企業建有各類研發機構100多家,每年投入研發經費佔企業産品銷售收入的5%以上,全市56家省級外資研發機構中,臺資企業研發機構佔67.9%。與此同時,臺企還帶動內資企業發展,已擁有配套內資企業2424家,配套項目3417個,今年1至9月實現配套銷售額超620億元,實現了互惠雙贏。
“要做世界第一,先要做大陸第一”,已成為臺商們的共識。他們紮根昆山,在這裡工作、生活、學習,併為這座蘇南縣域小城增添了濃郁的臺灣風情,各式臺灣風味小吃店、料理店鱗次櫛比,人來人往,續寫著更多傳奇。(黃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