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王鐘渝:海峽那頭的“鋼鐵大王”是常州老鄉

時間:2011-07-14 14:15   來源:常州日報

  6月24日,臺北街頭飄著絲絲細雨。王鐘渝先生的秘書開車來接記者的路上説,“聽説颱風‘米雷’要來,王先生一早就在辦公室佈置相關因應工作了。”這位66歲的實業巨子,在卸任“中國鋼鐵”董事長一職之後並不顯悠閒。他現在除了擔任東隆五金公司的董事長,還是“中國電信”、“中信”等多家大企業的獨立董事,同時還擔任了“經濟合作協會”理事長,發揮著島內外經濟協作的橋梁作用。

  “人生每個階段都只是一小塊,有頂峰也有緩坡”,八德路那間忙碌的會客室裏,王先生對來自家鄉的本報記者説,“重要的是必須延續活力!”

  “來來來,聚首且先訴鄉情吧……”

  其實與王鐘渝先生的前期聯絡並不順暢,因為閒不住的他,總在天南海北的飛。幸虧有市臺辦與武進區臺辦的鼎力協助,最終才經由武進臺辦李新副主任和臺北武進同鄉會的王剛理事長敲定了這次的採訪。

  一米八幾的王鐘渝一現身,會客室的門框頓時矮了幾分。

  “來來來,聚首且先訴鄉情吧。哈尼一道來秀幾句常州話怎麼樣?”顯然,鄉音抵不上鄉情那麼熟稔,一屋子人就這麼被他早經“改良”的常州方言逗樂了。

  “小時候,家父在我們面前都是一口地道常州話”,至今,他仍然記得父親嚴格訓練自己研習傳統文化的情形,“柳練骨架顏練肉,練毛筆字的時候,家父用一小盞盛滿水的酒盅擱在我虎口間,不允絲毫溢出。”

  抗戰時期出身於重慶的王鐘渝,對家鄉的最初印象,全來自父親思鄉時的敘説:青青河邊柳、淘米洗菜水碼頭、彎彎的石拱橋、滿地金黃油菜花……

  直到多年以後抽暇回鄉,王鐘渝才在奔牛老家看見了父親絮語中描摹的家園。站在祖居地面上,王鐘渝動情邀約:“後王村的鄉親們,這次回來得匆忙,下次回家,我請全村老少喝酒!”

  言而有信真君子。兩年後,王鐘渝專程趕回奔牛,請全村父老赴宴。鎮上沒有那麼大的酒店開宴,鄉邑們就幫他在奔牛鎮政府的院子裏擺開流水席……“那一次,我真的是美美地醉了”,在記者面前,王鐘渝回憶起那一幕,仍感慨不已。

  曾經擔任臺北武進同鄉會理事長的王鐘渝,那麼在意“延續”二字。“那年,在臺北的鄉親們聚會,一桌人加起來有千歲”,參加完“千歲宴”,彼時已經58歲的王鐘渝開始考慮“世代交替”的問題,“絕對不能讓家鄉概念在後代們這裡斷弦”。

  於是,王鐘渝等在臺的老一代鄉親們開始著手對自己的二代、三代傳輸鄉情:在同鄉會中吸收中青年鄉人、組織青少年同鄉返鄉參觀、傳播關聯血脈意識……

  “當年在程滄波先生的幫助下,我們在臺灣建造了一個靈骨塔,專門安放未及返鄉的常州老鄉的靈骨”,王鐘渝低嘆一聲,“即使在另一個世界,老鄉們聚在一起也有個照應啊。”

  中鋼30年,王鐘渝成為名副其實的“鋼鐵大佬”

  高中三年級時,王鐘渝的父親生意不景氣。同年,父母相繼去世,原本富裕的家庭頓時跌入低谷。身為長子的王鐘渝一方面要負擔三個弟妹的生活,同時還要靠打工維持自己的學業。突如其來的磨難讓王鐘渝成熟了許多、堅韌了許多。而後,他考取了中原大學化學工程系。

  剛進大一,他的英文很薄弱,但他“情願比別人多吃幾遍苦,早起晚睡下工夫”,到了下學期,他已經能將一本英文教材譯成中文。

  大學畢業後幾年,王鐘渝輾轉幾個單位,“做的都是最基礎、最細微的工作”。1972年,作為一千多個報名者中60個佼佼者之一,王鐘渝成為剛成立不久的“中國鋼鐵”的一名工程師。

  從一位普通的設備工程師到主管工程師,王鐘渝花了4年時間。1977年,王鐘渝擔任中鋼煉焦工場主任,那年,適逢中鋼第二階段大規模提升改造。當時,島內主要煉鋼設備大多來自德國,島內工程師幾乎不敢問津。王鐘渝“不服這口氣”,僅學了三個月的德文就去德國探個究竟,天天起早摸黑不放過每個細節,就為了取得“真經”,“回來以後自己培訓工人,自造煉焦爐”,這一變革,硬是在洋人造價的基礎上降下了300元。

  其後十多年,從煉鐵設備工程處副處長到代理處長、營業處長、中鋼業務副總經理、總經理,王鐘渝不斷磨礪著自己的中鋼歲月。

  “中鋼”流傳著一個故事:王鐘渝與前中鋼創辦人趙耀東共事時,經常會為了各自的堅持,彼此講起話來大小聲起伏,趙耀東會無奈地對著臉紅脖子粗的王鐘渝説:“不要再説了,我是大公雞,你是小公雞啦!” 

  1993年,普通工程師出身的王鐘渝接任中鋼董事長,成為中鋼這艘鋼鐵巨輪的新一代“掌舵人”。

  王鐘渝正式接手中鋼,卻也正是國際鋼鐵業低迷之時。王鐘渝雷厲風行邁開了自己的“鼎新之路”:革新組織架構、重整管理型態、提振工作效率,實施“經營方向多元化、集團化、國際化”的經營戰略,除了鋼鐵業之外,中鋼也在其他産業與建設進行投資,在臺灣整合電路、唐榮鐵工廠、高雄捷運、漢威巨蛋、臺灣車輛等公司擁有股份,並轉投資江蘇的無錫東元電機、馬來西亞的彥武鋼鐵、加拿大的中加生物科技、日本的東亞聯合鋼鐵等。

  巨輪劈波斬浪,一路向前。在王鐘渝帶領下,1998年中鋼成為全臺灣獲利最高的民營企業。2000年,王鐘渝當選為“世界鋼鐵協會會長”,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鋼鐵大佬”。

  直到2001年離任時,中鋼資産已達2089.8億元,成為臺灣第三大民營企業。

  “多做些實事,這樣很快樂”

  在臺灣,媒體的朋友評價王鐘渝“沒有什麼産業沒有做過,沒有什麼産業沒有成功過”。

  2002年,王鐘渝被推任為東隆五金公司的董事長。“東五”曾經是臺灣最大、全球第三的制鎖績優公司。可是,1998年9月爆發的“88億元鉅額掏空案”,使其在業界長建的良好信譽付諸流水。

  危難時刻,控股者邀請當時任職中鋼董事長、在國際鋼鐵市場享有盛譽的王鐘渝擔任“東五”重整監督人。繼而不久,卸下中鋼董事長一職的王鐘渝經再三邀請,同意由“東五”重整監督人改任董事長。

  “南人北相”的王鐘渝果然出手不凡:接任董事長後,他為“東五”首先更新了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並用這套系統全面整合生産、銷售、財務、人才資源及研究開發,以發展ODM業務,及有效整合供應鏈系統。除涉及商業機密的資訊外,用這套系統使“東五”的管理者可以很快掌握運作狀況,減少弊端的發生,以保證所有經營管理程式的透明、公開。

  “最終還是要靠産品説話”,王鐘渝向記者介紹説,他去了之後,請專家開發了一套CAD軟體設計系統,以縮短産品設計生産時程。“‘東五’的強項是研發和衝壓件,從産品設計開始,就有足夠的能力提供給客戶最實際的建議,替客戶省略必要的時間及經濟成本,也因此,許多客戶願意與公司維持長期合作關係,讓公司順利轉型為‘客制化’的專業門鎖廠。”

  以前,門鎖從設計到生産約需時8至10個月,有了這套設計軟體系統後,甚至只要3到4個月就可以交貨,大大地縮減了客戶的時間成本。在挽救“東五”的運作中,王鐘渝特別強調“做企業的,一定要秉持守法、誠實的經營價值觀”,他説,“要踏實做事情,投機取巧只能贏得一時的成功,絕對不能獲得永遠的勝利。”

  在“東五”,熟知企業管理的王鐘渝設計出一套“內部多層次傳遞管道”:高階主管必須把想法或決策,傳達到中層幹部,然後再由中層幹部把認知的決策轉化成基層員工的語言並貫徹實施。除調整員工心態、建立內部溝通機制外,王鐘渝還常去設在嘉義的工廠,和員工接觸。“在這些持續的磨合之後,公司目前內部溝通順暢,相較于早期的雞同鴨講,已有天壤之別。”

  自此東隆五金在王鐘渝手中,浴火重生。

  2009年,媒體盛傳吳敦義力邀王鐘渝“入閣”擔任“經濟部長”被王鐘渝婉拒,“歲數大了,趁著自己身體還硬朗,多做些實事,這樣很快樂。”  

  人物簡介

  王鐘渝,1945年4月1日出生,江蘇武進人。中原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1968年于哈佛大學高階主管研究班結業;1972年-2001年,中鋼公司煉鐵廠主任、處長、執行副總經理、中鋼公司總經理、董事長;1993年-2001年,臺灣鋼鐵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2000年,世界鋼鐵協會會長;2000年,高雄捷運公司董事長;2002年2月,東隆五金公司董事長。 (沈向陽)


分享到: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