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縣臺辦幹部的扶貧日誌:擺脫貧困不能等靠要
台灣網12月20日桃源訊 “他家是真的窮,砸鍋賣鐵、四處借錢,好不容易才送女兒讀上大學,還沒有喘過氣,老婆就意外摔斷了腿,又是四處借錢治病。”還沒見面,便聽到唐家坪村魯支書的感嘆。冒著細雨,牛車河唐家坪村扶貧工作隊一行趕往幫扶對象家。
“快搬幾把椅子出來。”一下車,魯支書就喊道。隨即,就看到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笑吟吟的從堂屋裏連搬了四五把靠背椅到門前的階沿上。看得出,他們之間沒有生疏與距離。“不用客氣。”説話間,我們幾人坐定,仔細打量眼前這位幫扶對象,樸素、爽朗,還帶有一絲堅毅。
工作組很快進入正題,仔細核算魯金平家2015年收入情況,四口之家年每人平均純收入約為3000元,今年預計還會低些,用哪項措施才能使其脫貧呢?魯金平女兒魯更新還在大學讀書;妻子張美茸前年在家務農時不慎摔斷了右腿,到現在走路還有困難,植入的鋼板也需要籌錢才能取出來;80歲的老母親嚴重駝背,行走艱難。
“我其實想出去務工,賺點錢把妻子體內的鋼板取出來。等過幾年,孩子工作賺錢了,再慢慢還清家裏的債務就好了。但是現在,我硬是脫不開身”。想起妻子和母親,魯金平無奈的嘆了口氣。是的,家裏妻子和母親生活離不開人。可是魯金平的經營權證上僅 4.5畝田地,辛苦一年收入也不高。發展産業的話,又有什麼産業是適合他們家的呢?結合魯金平的實際情況,我們進行了討論,又徵求魯金平的意見,最終敲定辦理殘疾證、大病救助、低保兜底、産業扶貧等幾項措施。聯繫縣殘聯等部門為魯金平妻子張美茸申請辦理殘疾證;申請新農合大病救助指標,個人再自籌一點,為張美茸治病;利用魯金平家現有的田土,加入産業種植合作社,專門種植七星椒。
“低保兜底、産業扶貧可以暫時讓你脫貧,但是考慮長期發展,你以後怎麼辦呢?”工作人員小朱擔憂的問道。“我又不懶,我是想先借助這些優惠政策度過這幾年,等妻子腿腳好一些能照顧老人了,我就去外面務工,一個月怎麼也能掙一點,那是活錢。再順帶把家裏的田都種上,搞點生産,養幾隻羊,生活方面也不用愁。”“那你家數萬元的債務怎麼辦呀?”“等到女兒掙錢了可以補貼家用,到時我們父女倆一起還債,那就好得多。”
眼前這個中年漢子的回答讓我們震撼和佩服,像魯金平這樣不等、不靠、不要,主動想辦法自助脫貧奔小康的,我們還是第一次遇見。“其實,我一直都沒想過要拿低保,確實是因為不斷遭遇天災人禍,沒有辦法。現在女兒上了大學,我多做點事,等女兒畢業,我們一起總能養活全家的。”魯金平認真的對我們説。
縣裏對精準扶貧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要處理好自助與幫扶的關係,群眾是主體,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魯金平就是“我要脫貧”的典型例子。如果每個貧困對象像他那樣變被動為主動,那麼全面脫貧將指日可待。離開時,原本憂心忡忡的我們瞬間對今後的扶貧工作充滿了信心。(台灣網、桃源縣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