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心 海峽情——我與臺灣有個約會

時間:2011-06-14 15:55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6月14日武漢消息 對於出生在70年代初的人來講,臺灣在他每一個生命時段都曾有過深刻的記憶。我與臺灣的約會就隨著這個記憶在進行著。

  小學時,地理書上赫然翻開就是《美麗的寶島——臺灣》的課文。書中寫道: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那裏物産豐富,是“水果之鄉”、“蝴蝶王國”。那裏有景色迷人的阿里山、日月潭。課堂上,有稚嫩的小手舉起問:寶島有多遠?有多大?我們可以去和臺灣小朋友玩嗎?老師總是緩緩地回答:很遠,很大,等將來你們長大了就能去臺灣。

  那時,孩子們在音樂課上還學會了一首著名的臺灣思鄉曲——《鼓浪嶼之歌》。老師介紹説,鼓浪嶼位於福建省,與臺灣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遙遙相望。而伴著優美的音樂旋律,一個從未見過海的我憑著想象,似乎真的覺得茫茫海水之間,臺灣如同我的家鄉。帶著這份憧憬,我真的渴望快快長大,那時就可去看美麗的基隆港。

  中學時,正值八十年代中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已吹綠了大江南北。即便是在偏遠的小鎮上,鄧麗君的歌聲、瓊瑤的言情小説、三毛的撒哈拉系列流浪文學以及臺灣校園歌曲已處處充斥著我們年少不拘的生活。而這三位臺灣著名的女性以她們不同的文化藝術一直影響著我的心靈。尤其是三毛,更是讓有些叛逆而又獨立的我傾慕不已,影響一生。記得那是高一年級,在一次暢談理想的課堂上,我振振有辭地發出宣言:“我的理想就是如三毛一樣獨自走遍全球”。説完後還有板有眼地唱起了“不要問我從哪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的歌曲。這個舉動在當時頗具個性,當即就讓同學們掌聲雷動,歡呼不已。

  上班後,我重拾理想,並在10年間逐步實現著少年時期發下的誓言。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試著如她一樣記錄自己的旅行生活,學著體會自己的心靈感受。從這個意義上講,三毛的文學創作點燃了我最初的人生夢想。而這樣的夢想對我是一種漸進,對三毛本人則成了永遠的追憶。這種追憶跨越時空,經久不滅。 

分享到:
編輯:吳捷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