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小浪底水庫風景區

時間:2008-12-10 11:04   來源:華夏經緯網

景點介紹

黃河小浪底水庫風景區的圖片-洛陽旅遊景點照片


   黃河小浪底水庫風景區,位於洛陽市以北40公里的黃河干流上,孟津縣小浪底村附近,是河南省"三點一線"旅遊的重要景點。黃河小浪底水庫兩岸皆屬山區丘陵,主要山脈有南岸秦嶺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北岸中條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南岸有澗河、峪裏河、畛河,北岸有毫清河、沉西河、西陽河、逢石河、大峪河注入黃河。黃黃河小浪底水庫風景區,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96平方公里),由小浪底大壩、荊紫山、八里峽、三門峽大壩四個片區,13個景區,113個景點組成,黃河小浪底水庫下閘蓄水後,形成了"北方千島湖"的壯觀景象,是河南省以黃河中下游水利樞紐工程峽谷河流為主要特色,體現黃河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大型山嶽湖泊型風景區,是開展觀光度假休閒旅遊的最佳場所。

  黃河小浪底水庫風景區內大量的半島、孤島、險峰,使自然景觀近有曲折蜿蜒的河灣,遠有煙色浩淼的湖面。從碼頭登舟,擊水搏浪,出入高峽平湖,觀賞沿岸山水風光,盡情領略母親河的風采,以景觀上的美、幽、奇、勝、典滿足人們高尚的享受和回歸自然的追求,在風格上既有田園風情的古樸典雅,又有現代時尚的豪華氣魄。

  黃河三峽是黃河小浪底與王屋山所孕育的精華,位於黃河小浪底水庫大壩上游20公里處,總面積40平方公里,是黃河小浪底水庫風景區的精華所在。八里衚同位於黃河中下游最窄處,兩岸斷壁如削,中間河水奔涌,三條峽谷各具風采:孤山峽鬼斧神工,千切壁立;龍鳳峽盤龍走蛇,曲折迂迴;大峪峽開闊舒展,氣象萬千。特別是九蹬蓮花棧,九蹬九級,次第升高,望之若蓮花盛開,似出水芙蓉,號稱“鯀山禹斧”。而且還有隋唐古棧道、陳謝大軍黃河渡等多處豐富的文化勝跡,自然人文景點多達60 余處,是我國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觀,完全可以和長江三峽媲美。 

黃河小浪底水庫風景區的圖片-洛陽旅遊景點照片


  小浪底水庫工程是景區最亮麗的風景線,它不光僅是中國治黃史上豐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中的傑作,投資額420億元人民幣,共創三項世界紀錄,六項中國之最,呈現高峽平湖,港灣交錯,山水交融,水光瀲艷,風光旖旎,構成一副山青水秀、北國江南的壯麗畫面。南有長江三峽北有黃 。

  小浪底水利樞紐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屬國家“八五”重點項目,工程于1997年截流,2001年底竣工。水庫面積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積69.4萬平方公里。小浪底水庫區淹沒涉及河南省三個市的五個縣市和山西省的三個縣,淹沒面積207.87平方公里。大壩為斜心墻堆石壩,壩長1317米,高154米。總庫容126.5億立方米。水庫終期水位海拔275米,回水長128公里。與大壩相連的黃河北岸山頭,已建成進水塔,在100米高的山壁上,分三層排列著16個洞口。最低層三條導流洞,長1100多米,沿洞上20米再做三個洞,可保證導流洞長期過水運用。半山腰建有6條引水洞發電和三條排沙洞。發電洞口處還安裝有攔污用的柵欄和高壓水槍,可攔截和及時清除污物。山頂部有三條明流洞及泄洪渠,比最低層的導流洞高50米。山體內,還有各種輔助洞及施工支洞,加起來共有108條洞。為了保持山體穩固,採用噴鉚等先進技術,把山體的斷層固成一體。水庫蓄水後,壯觀的洞群進水口沉入水下,而在壩後出水口,黃河水加飛瀑般落入下方巨大的混凝土消力塘內,之後便緩緩地回歸下游故道。河水穿山過,電廠在山中,建成後總裝機容量為156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為51億千瓦時。泄洪發電洞群呈低位排沙,高位排污,中間引水發電的佈局。

  水庫的功能是以防洪(防淩)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發電。可使黃河下游堤防的防洪標準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小于千年一遇的洪水不再使用北金堤滯洪區,並基本解決下游淩汛威脅。可減緩黃河下游河道淤積29年,使花園口以上的河段大堤不再加高,使花園口以下河段大堤的加高任務減少三次,保護黃河洪災威脅範圍12萬平方公里。每年可增加40億立方米供水量。

  黃河,從黃土高原奔瀉而下,穿過晉陜大峽谷,出龍門,又一頭跌進群山夾峙的豫西大峽谷,越三門峽,闖過八里峽,掙脫了小浪底最後一段峽谷的束縛,奔向遼闊的華北大平原。

  乘車線路

  黃河小浪底水庫風景區,位於洛陽市以北40公里的黃河干流上,孟津縣小浪底村附近,洛陽市火車站每隔十五分鐘有發往小浪底的班車,每天有旅遊大巴往小浪底風景區。(來源:洛陽旅遊網)

分享到: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