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道,臺“陸委會”, 將對在大陸擔任公職的169人進行懲處。而之前,被臺軍視為“叛逃軍官”的現任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透露,離臺30多年“非常想回去看看,祭拜父母、祭拜祖先。”被臺拒絕。這些問題如果發生在兩岸未實現直接“三通”之前,都能説的過去。然而,它卻偏偏發生在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交流交往熱絡,合作發展密切的大背景下,可以説與時局不相融,這就讓人想不通了。這説明瞭什麼?兩岸和平發展需深化兩岸政治互信。
一、對待兩岸問題要有超前的思維,深化政治互信,深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上述問題之所以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好的形勢下還會發生,反映出兩岸關係在政治層面上的脆弱性。臺當局在處理這類問題上仍然沿用冷戰思維模式來對待,可謂用冷戰思維之“履”來試今天發展之“足”,大有“舊履套新足”之意。如此這般,當然也就會發生南轅北轍荒謬之事了。國臺辦主任王毅4月1日在海南博鰲邀請臺灣代表團出席招待酒會上強調,應該進一步維護、鞏固並不斷深化兩岸雙方之間的政治互信,才能為推進經濟合作,以及解決經濟領域的各種問題提供更堅實的保障,營造更有利的環境,獲得更穩固的民意支援,産生更持續不斷的動力。王毅主任所言極是。兩岸經濟合作只有在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礎上,才能得到最根本的保證,才能解決經濟領域一系列問題,才能確保經濟深入持久地發展。沒有政治互信作為基礎,兩岸的其他交流合作都是脆弱的,很難經得起大的考驗。兩岸近60載的政治風雨充分證明,建立政治互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保證。大陸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始終堅持按照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步驟來積極進行。但這並不影響兩岸關係在向好的情況下,適時開展政治對話,建立政治互信。也就是説,不能説等到兩岸經濟合作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時才開始政治對話,不能有“等米下鍋”的思想,而是要在稻子未成熟之前,就要做好前期的培養工作。“培養”需要兩岸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培養好了,“稻子”一熟就可下鍋了。兩岸加強政治對話,增強政治互信,必須要有超前的思維,積極主動地開展,切莫畏首畏尾,裹足不前。這對馬英九後四年如何在此方面有作為,至關重要。
二、要與時俱進,敢於破除成規,積極掃清兩岸交流交往中的障礙。臺當局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要對在大陸擔任公職人員進行處罰,以及拒絕林毅夫返臺拜祖等等。對於這此“問題”,除上文所述兩岸須加強政治互信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臺當局缺乏與時俱進的精神,修法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用不合適宜的成規來解決當前的問題,顯然是行不通的,大有“唐吉哥德鬥風車”之滑稽。島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于1992年頒布實施,規定臺灣民眾不得在大陸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任職,違者將被處以新台幣10萬元至50萬元罰金。此外,臺灣人在大陸的公立學校若擔任專職教師或行政職務,則也屬違法。臺灣當局還從保證“公權力”出發,強化了對很多純經濟和民間事務的管理,“授權”、“許可”、“有限”、“不得”等詞句在“條例”中隨處可見。可以説,這個“條例”是兩岸冷戰狀態下的産物,距今已20年了。而現階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業已形成,兩岸遠離隔絕狀態。此“條例”顯然過時了、落伍了,不能適應當前兩岸關係發展新的形勢和局面。而拿一個過時的舊規來執行,顯然令人啼笑皆非,不可思議。正如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所言,一些長期在大陸工作、生活的臺灣人士希望以適當方式參與當地政治生活,我們對此表示理解和尊重。這有利於臺灣同胞逐漸融入當地社會,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也有利於更好地維護臺胞的權益。希望臺灣有關方面能夠以積極的、建設性的態度來看待和處理這件事情。對於林毅夫回臺一事,楊毅表示,林毅夫離臺一事發生於幾十年前,是在特殊歷史時期和特定時空背景下發生的。在兩岸關係已經邁入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希望臺灣有關方面從人道主義考慮,早日同意林毅夫夫婦回臺探親祭祖,這畢竟是人之常情。
由此可見,馬當局必須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為重,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及時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廢除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的成規,為兩岸交流合作發展掃清障礙,深入持久地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三、要敢於擔當,精準定位,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寫下重彩的一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歷史發展的潮流,是民心所向。作為兩岸執政黨和政治人物要有歷史擔當,積極帶領兩岸人民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實現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在馬英九後四年無連任壓力的情況下,如何在兩岸經濟合作深入發展的情況下,開展兩岸政治對話,消弭兩岸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從制度上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因政黨輪替而改變。國民黨及馬英九是否敢於擔當,有所作為,為其在兩岸關係發展上找到一個精準的歷史定位,馬的後四年成為關鍵。“胡吳會”時,吳伯雄提出“一國二區”, 這是國民黨明確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被媒體解讀為試風帶,試探島內在野黨及中共的反應。但不管怎麼説,國民黨明確提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著積極而進步的意義。但這與兩岸人民需要臺海遠離戰爭、永久和平的期望仍有一定的距離。而兩岸遠離戰爭,實現永久和平,最終實現和平統一,需要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需要兩岸消除敵對狀態,更需要兩岸簽訂和平協議,從制度上保證兩岸和平發展。這也許是馬英九後四年所要努力的方向。期待馬當局把握好當前的時機,找準歷史定位,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寫下濃裝重彩的一筆。(網友:我心飛揚)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