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走進三門峽市 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産

時間:2017-07-27 23:22   來源:台灣網

兩岸學生學習剪紙

兩岸學生跟著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黃亮娥學習剪紙。(台灣網 郜利敏 攝)

 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捶草印花技藝和民間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朱秀雲,正在教大家捶草印花技藝。

  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捶草印花技藝和民間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朱秀雲,正在教大家捶草印花技藝。(台灣網 郜利敏 攝)

  台灣網7月26日鄭州訊  (記者 郜利敏)一把剪刀、一張紅紙,30秒,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黃亮娥便剪出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角花”。來自“情係青春——兩岸青年中原行”40位學生跟著黃亮娥學習剪紙,體驗“剪紙”的神奇魅力。

  兩岸青年學生25日在三門峽市學習了剪紙、捶草印花技藝、面塑、澄泥硯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項目,觀賞了皮影戲、鑼鼓書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表演。在學習過程中,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對學生進行技藝指導。

  在現場,一陣陣錘子敲打的聲音,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捶草印花技藝和民間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朱秀雲,正在教大家捶草印花技藝。她把小花和樹葉在棉布上排列成一幅圖案,蒙上一層塑膠,拿著一個圓頭木槌在布上敲打著。片刻,小花和樹葉圖案便在布上呈現了,粉色的花朵、綠色的樹葉,連花朵和樹葉脈絡都清晰可見。

  朱秀雲告訴記者,這項技術原本已經失傳了將近百年,通過研究和不斷實踐,才讓這項傳統古老技藝重新呈現在世人眼前。據了解,她曾在2009年和2015年到臺灣參加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相關活動。她回憶,那時捶草印花技藝和剪紙受到很多臺灣民眾的喜愛,很多臺灣同胞在現場向她講述與剪紙及印花的那份情緣,尤其是老人更是激動地稱,剪紙和印花勾起了濃濃的鄉愁。

  她認為,“中華兒女就是這樣嘛,過春節,貼春花;穿印花,説漢語。”她希望自己可以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盡一份力量,讓更多青年喜歡,代代傳承。她的孫女大學畢業後,目前跟著她專心學習捶草印花技藝和剪紙藝術,她相信,這些年輕人學習、傳承,更能賦予這些傳統藝術新的活力。

  體驗後,同學們紛紛表示,古代人的智慧實在令人欽佩、驚艷,中華文化像一本厚重的書籍,內容精彩令人無法想像;像一個大寶藏,永遠有神秘的寶物等待挖掘。通過體驗,他們認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須代代相傳,“絕對不可以讓祖先技藝在我們這一代斷層。”

  此外,同學們還參觀了峽州地坑院、虢國博物館、“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水利樞紐,瞻仰中華民族精神象徵——中流砥柱。

  據了解,河南省三門峽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4個(地坑院營造技藝、靈寶剪紙、盧氏剪紙、老子傳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2人、省級傳承人32人、市級傳承人267人、縣級傳承人341人。

   “情係青春——兩岸青年中華行”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主辦,該活動自2014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成為兩岸青年交流交往、增進情誼的重要平臺。(完)

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向學生展示用剪紙製作的王羲之《蘭亭集序》

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向學生展示用剪紙製作的王羲之《蘭亭集序》。(台灣網 郜利敏 攝)

兩岸青年學生參觀、“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水利樞紐

兩岸青年學生參觀、“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水利樞紐。(台灣網 郜利敏 攝)

分享到:
編輯:趙苗青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