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從賣原料到賣産品,從“天下糧倉”到“國人廚房”,河南以糧食為源頭的食品工業鏈條不斷延長。小小一個菜籃子,面,餃子,肉,火腿腸,很普通,但不尋常,它上連著“民以食為天”的“天”,下連著農民耕作的土地。在這個産業鏈越來越細分的時代,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小籃子,大天地。
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實施農産品優勢産區建設規劃,不斷優化農業生産佈局。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重點支援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加大對生豬調出縣的政策扶持力度,建設全國優質安全畜産品生産基地。扶持重點龍頭企業,創建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培育知名品牌,推進農産品深加工,不斷提高農業産業化經營水準。
——摘自《國務院關於支援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
購物筐裏的增值方程式
10月1日,鄭州市一家丹尼斯超市,市民胡彩霞的購物籃。
石磨坊餃子粉,2.5kg,15.8元;三全狀元水餃,702g,19.9元;雙匯五花肉2kg,35.8元;金雙匯火腿腸,70g,2元。
這一個並不沉重的購物籃,在胡女士看來,是闔家團聚時的美味和溫馨,但在九鼎德盛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保盈博士的眼裏,卻是一道河南農産品深加工的增值方程式。
“一噸小麥價格在1600元以上,一噸普通標準粉2400元左右,麵粉廠利潤率只有3%至5%,業內稱為‘刀片利潤’。而加工成餃子粉、餅乾粉等專用粉,利潤率在20%以上。若將專用粉加工成速凍餃子等食品,附加值會大幅提高。你看三全的狀元餃,每噸已經賣到2.8萬元了。”張保盈説。
從小麥到麵粉,再到餅乾、麵包、速食麵、速凍食品,在産業鏈的不斷延伸中,河南糧食的價值以10倍計的速度增長。
“河南食品深加工産業鏈的特徵是‘向上頂到天,向下踩到地’,”張保盈説,“可以説,從農田到餐桌再到金融,有著非常完善的産業鏈條,和非常強的實力。”
以小麥為源頭,河南生産出了中國第一個速凍水餃,生長出上百家速食麵企業;以糧食為原料,産生了全國第一大味精企業蓮花味精;把麵粉變成澱粉糖,涌現了知名的金絲猴糖果;以糧食釀酒,成就了宋河等豫酒品牌;麥麩製成飼料,促進了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孕育了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肉類聯合加工企業雙匯集團、“世界鴨王”華英農業,以及永達、大用等肉雞生産企業……
截至2010年年底,河南規模以上食品企業的産值接近5000億元。“全國每3.5袋速食麵中,有1袋是河南生産的;每10個速凍水餃中,有5個來自河南;每10根火腿腸中,有5根産自河南,蓮花味精的國內市場份額達45%……”在河南,提起這些數字,無論是官員學者,還是普通百姓都如數家珍。河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面製品、肉類和調味品生産基地,即使是遍佈各地的麥當勞、肯德基,其在中國的主要半成品原料90%亦來自河南。
“目前,河南小麥、畜産品深加工産業鏈已基本形成,糧食、肉類精深加工比例分別為63%和45%,年加工能力分別達到3500萬噸和807萬噸,均居全國首位。”河南省工信廳總工程師陳振傑説。
從加工産業鏈到三農價值鏈
2010年,“雙匯”這個“全球最具價值的肉類聯合加工企業”,“加工”了1359萬頭豬,創造出了506億元的産值和44億元的利潤。
這個“肉類加工企業”的背後,是一條農業增産、農民增收、農村富裕的“三農”價值鏈。雙匯集團在國內六大區域建設有20多家現代化肉類加工基地,2010年消化生豬1300多萬頭、雞肉70萬噸、澱粉16萬噸、植物蛋白6萬噸,帶動周邊養殖業、飼料業、屠宰加工業實現産值400多億元,帶動農戶年增收30多億元,帶動100多萬人從事與雙匯有關的産品分銷、物流配送及養殖業。
雙匯這樣的“肉類加工企業”在河南遠不止一個。在美國上市的許昌眾品食業穩坐國內肉類加工企業的第四把交椅,2010年産值超過70億元;在深圳中小板市場上市的華英農業是世界最大的肉鴨養殖、屠宰基地,有“世界鴨王”之譽,2010年産值超過13億元……河南農業深加工板塊在資本市場上星光熠熠,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河南,食品工業位居6大優勢産業之首,增加值遠遠超過有色金屬、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紡織服裝等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産業。食品工業經濟總量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二位,直接就業人數120萬人,相關配套産業就業人數達500萬人,2300萬農民從事原料生産。
“建設中原經濟區,持續探索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是核心,也是希望。走好這條路子,食品産業是很重要的聯結點。我們要通過發展壯大食品産業,推動農業現代化,為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提供堅實基礎,從而更好地推動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今年5月15日至17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出席第九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期間在漯河調研時指出。
從“速凍一切”到“方便一切”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説‘在國際交往中,我的左臉是新力,右臉是松下’。”今年5月18日,在第九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的一個閉門論壇上,一位品牌專家即席演講,“我們河南的領導者也可以説,在對外交往中,我的左臉是雙匯、眾品、三全、思念,右臉是華英、永達、白象、杜康……”
“放不下啊!”專家還沒有羅列完,臺下的嘉賓就善意地取笑道。
的確是有點兒“放不下”。截至2010年,河南全省食品行業中,擁有中國名牌産品26個、中國馳名商標15家、省級名牌210個。在10個河南省標誌性品牌當中,有4個屬於食品工業。從“天下糧倉”到“國人廚房”,在“十一五”期間,河南完成了華麗轉身。
如今,大部分生活在中國的普通人,日常食品中很難離開“河南製造”。
如果你在動車或飛機上吃過免費提供的常溫米飯,那麼,你仔細看一下,這正是三全的産品;如果你“宅”在家裏,叫了肯德基外賣,那麼你吃的油條和蛋撻是“思念”製造,雞翅來自河南的大用,為肯德基提供冷藏物流服務的,正是雙匯物流;如果你泡個速食麵將就一下算了,很有可能你吃的是河南白象的大骨面或者國華的方便燴面。
“河南食品可以讓國人的飯桌一個月不重樣。”陳振傑介紹,從速凍餃子、湯圓等速凍食品,到方便米飯、方便油條和方便燴面,河南食品企業在“速凍一切”之後,大有“方便一切”之勢。
“河南食品工業用參與制定行業國標的方式,讓外界看到了他們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一位食品業的研究人士對記者説。
一個菜籃子 一千個天和地
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個菜籃子,在一千個人眼裏,也有一千個天和地。
在資本的眼裏,這是一個有著廣闊盈利空間的天地。
著名投資家羅傑斯曾經斷言:“在中國最有投資價值的就是農産品。”投行高盛在其一份研究報告中稱,“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嘴,最多的胃”,因此,“要給予中國的食品企業高於市場平均水準的估值”。而河南,正是“最中國”的省份。
在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的眼裏,食品深加工業正是破解“錢從哪來,人往哪去,民生怎麼辦,糧食怎麼保”這“老四難”的天地。只有把産業鏈條從種植業領域延伸到加工業領域,才能所有解決“錢,人,糧”的難題。
在政策制定者的眼裏,這是一個富民強省的天地。
“食品産業是支撐,發展食品産業不僅能夠增加稅收、增強綜合實力,還能解決就業問題、促進農民增收。食品産業是後勁,發展食品産業能帶動食品包裝、機械、化工、物流、印刷、廣告等相關行業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後勁”。
在河南的主政者眼裏,食品工業涉及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具有産業鏈長、行業跨度大、産業關聯度高的特點,食品工業的現代化水準已經成為反映人民生活品質及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標誌。對河南這個一億人口的農業大省來説,發展食品工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抉擇。
“河南食品工業的蓬勃發展、品牌輩出,與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陳振傑告訴記者,河南省高度重視食品工業,省委、省政府連續四個五年計劃都把食品工業作為支柱産業重點培育。在《國務院關於支援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國家支援河南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河南的農業産業化水準一定會有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