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臺旅遊合作交流三年邁上三台階
豫臺旅遊高峰論壇場外,精美的河南旅遊名片展板
本報記者 劉春香
“請各位仔細看,杯子的顏色會發生變化喔!”只見導遊將一杯熱水倒進水杯中,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杯身上一盞盞孔明燈瞬間亮了起來,從黑色變成了紅色!這變化引起遊客聲聲讚嘆。
這個被列為臺灣新北市十大創意伴手禮的天燈杯,是臺灣一家觀光工廠——新旺陶瓷博物館的傑作之一。4月3日, “尋找同根同源的感動——走進臺灣企業旅遊交流推廣活動”河南代表團來到這裡,被這個新穎的旅遊商品深深吸引。
3月28日起,河南在臺灣舉辦第六屆“同根同源”豫臺旅遊高峰論壇暨“尋找同根同源的感動走進臺灣企業旅遊交流推廣活動。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萬旭、河南省旅遊局局長范修芳率河南部分省轄市旅遊局、旅遊重點縣政府、旅遊景區、旅行社、旅遊商品企業負責人等參加了此次活動。本次旅遊推廣活動於3月29日至4月5日舉行。在與企業交流的環節中,代表團成員分別走進了臺灣南投縣和菓森林紅茶莊園、新北市新旺陶瓷,臺北手信坊文化形象館。團員們作為普通遊客,通過親自參與揉茶、制茶、做點心等環節,真實感受臺灣旅遊的不同魅力。
三屆尋找同根同源的感動——穿越臺灣活動,前兩年分別走進了臺灣休閒農業、校園,此行走進了企業。三年來,豫臺兩地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進一步促進和推動兩地的旅遊合作與發展。三年邁上三個大臺階。
以情做紐帶
豫臺旅遊2011深入合作
親不親,故鄉人。豫臺兩地旅遊合作,建立在深深的情感基礎上。臺灣的福建人、廣東人居多,閩粵絕大多數人的祖先是從中原遷移過去的。100個大姓中有70多個起源於河南。八大古都中,有四個位於河南。河南舉辦的“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活動,吸引著臺灣同胞尋根謁祖,觀光旅遊,投資興業。 而臺灣同樣對河南人民有著莫大的吸引力。臺北市的洛陽街、鄭州路,令河南遊客有著莫名的感動。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重視根源的民族。正如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萬旭所闡述的那樣,根,是記憶深處的憑證,鄉愁是要有物質寄託、物質憑藉的,哪怕只有一口未改的鄉音。根,是沁入骨髓的共有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根,更是濃郁的鄉情。 “老家河南”的感召令無數的臺灣同胞涌起“回家看看”的衝動。連續三年,河南在臺灣旅遊推廣響應國家旅遊局到基層去的號召,走向臺灣的農業、工業、學校等基層單位,把“河南老家”滲透到臺灣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以量為依託
豫臺旅遊2012全面提升
2009年2月,豫臺兩地直航以來,旅遊合作更加廣泛,尤其是連續舉辦了六屆“同根同源”豫臺旅遊高峰論壇,成效明顯。2012年赴豫的臺灣遊客達到34.3萬人次,同比增長13.74%;河南赴臺旅遊近8萬人, 同比增長67.92%,增長幅度遠遠高於全國同類水準。數字背後,是豫臺兩地旅遊業界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前兩屆活動中,臺灣觀光協會與河南省旅遊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兩地旅遊建立了多項合作機制,兩地旅遊企業也開展了多項業務合作,有力推進了兩地旅遊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目前,河南已有8家旅行社獲得組織赴臺旅遊資質,豫臺之間往返航班增至每週24班,豫臺旅遊客源互動勢頭強勁。幾年來經過兩地旅遊業界的交流合作,旅遊成為兩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和有效載體,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帶動作用,促進了兩地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的互動,營造了大交流、大融合、大發展的氛圍,助推了兩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河南已實際利用臺灣資金額達114.04億美元。
以融做抓手
豫臺旅遊2013拓展升級
目前,河南旅遊業正在努力實施六個轉變。即從觀光旅遊向觀光與休閒度假旅遊並重轉變,從單純的景點景區向旅遊園區、産業集聚區轉變,從單一門票經濟向綜合産業經濟轉變,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運作轉變,從資源依賴型向産品創新型轉變,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
為實施這六個轉變,河南省旅遊局廣搭平臺,引導企業鍛造核心競爭力、提升民眾旅遊休閒品質。三年的赴臺旅遊推廣進休閒農業、學校、觀光工廠都是圍繞著旅遊企業的産業鏈條來進行的。有效地推動了河南旅遊和農業、工業、教育、文化、交通等一産、二産、三産的融合,引導業界由觀光向觀光體驗型轉型升級,引導旅遊企業跨業跨界拓展提升,並已逐漸顯出成果。
今年,曾在前年赴臺參加休閒農業的河南旅遊百村萬戶代表,已做好鄉村遊的前期規劃,準備重回臺灣,邀臺灣專家來河南進行輔導、發展。走進高校活動中,高雄餐旅大學、臺北景文科技大學和我省的河南旅遊職業學院、鄭大旅遊學院接觸後,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前不久專程趕到鄭州,高校要在學生交流等多方面達成合作協議。此次的走進觀光工廠活動,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嵩縣縣委常委、旅遊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朱金鬥表示,嵩縣已和本次赴臺參觀的一家生物科技類旅遊企業達成初步意向,利用嵩縣的本地藥材,做好觀光工廠的開發。好想你棗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聚領説,非常感謝省旅遊局組織了此次推廣活動,深受啟發,回鄭州後,公司一方面準備借機進入臺灣便民超市,另一方面,工廠透明化的操作間也適合效倣臺灣觀光工廠的模式,利用現有的博物館,學習臺灣的DIY做法,吸引更多的遊客走進“好想你”,把棗文化融入到商業元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