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博鰲催化劑”:增政治互信促經濟互惠
“除了增加兩岸的政治互信外,促進雙方的經濟互惠也是題中之義,這也是臺灣密切關注博鰲論壇的重要原因。”張五嶽解釋説。
事實上,對於牽動區域經濟競合的博鰲論壇,臺灣的“功課”早就開始做了。博鰲亞洲論壇2002年舉辦首屆年會,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次年就成為論壇的“鑽石會員”。即使是在兩岸關係相對停滯的時期,蕭萬長也堅持每年率臺灣企業家參會,在兩岸經濟交流方面努力探索。2006年開始,博鰲論壇年會首次舉辦議題為“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實現兩岸共同繁榮”的兩岸對話分會。而從2008年開始,“兩岸企業家圓桌會議”更是成為博鰲論壇年會的固定對話機制。
馬英九日前為蕭萬長送行時表示,博鰲的交流經驗,對於臺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博鰲論壇不但成為兩岸經貿重要交流平臺,也引發包括有關臺灣市場投資的討論,促進雙方經濟與貿易活動。臺灣非常希望進一步在這些方面擴大、深化,他對博鰲論壇寄予厚望。
張五嶽指出,博鰲論壇對臺灣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它以經濟為主軸,臺灣可以在兩岸經貿的合作發展中,順利融入區域經濟合作的大潮,這是臺灣重振經濟的希望所在。
今年臺灣派出近60人的代表團,規格之高、規模之大、層階之高,都是歷年之最。如何利用現行的兩岸關係,充分發揮臺灣與大陸的優勢互補,加入區域整合之中,助推臺灣的經濟轉型,這是馬當局面對的難題,也是蕭萬長赴博鰲探尋的關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