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業展現無限創意 “臺灣印象”之二
去過了“華陶窯”,才領悟旺報主人的匠心獨運巧安排。因為,它不只是製作陶藝的窯場,而是臺灣首座傳統與現代交融、人文與自然結合的代表性園林,是發現創意之美、生活之美、臺灣之美的所在。
穿過一條路邊有水稻秧苗的斜坡小徑,一座紅磚建築物端坐于翠綠山丘之上,那裏就是已經辟建28年的華陶窯。“窯主”——陶藝家陳文輝老先生熱情歡迎大陸媒體參訪團的到來。他説,“華陶窯”的“華”其實是花的古字,這裡就是一座有花、有陶、有窯、有景,融合了民俗建築及風土景觀、具有本土文化意涵的窯場,“一步一腳印,建構多文化相融的在地生活美學。”
“窯主”所説的“在地”即本土,正合古人所説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陳老先生從年輕時就是個熱血澎湃又極愛鄉土的人,上世紀80年代有感於本土文化藝術的流失,開始對故鄉土地注入心力。從簡單的陶藝工作室、傳統窯爐型制的登窯,慢慢拓墾,推演出現在佔地十余公頃的華陶窯。它以製作柴燒陶為主,場區整體規劃由窯主個人依自然地形地貌,逐年次第完成。尤為可貴的是,“窯主”靈活運用了上百首古詩詞,從詩經、唐詩、宋詞及臺灣七字仔褒歌,以借景來寓情托意,時而豪放,時而婉約,時而灑脫,時而淒美。近年來,“窯主”習易,進一步把源自易經的古老智慧融入景中,把“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相反中有相成”的美學觀又融貫到園林的意境與哲理中。
我們一行人隨著“窯主”漫步園區欣賞美麗景致,品味這古典詩詞意境的園林之美和呈現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建築之美。“窯主”興致勃勃,腰間別著工具,邊走邊修修剪剪。老先生更拿手的是“講故事”,每處造景都有詩詞都有故事,每句詩詞每個故事也都入了景,他講得情深意切。抬頭見窯主工作室門前挂著的“窯主醉了,請勿打擾”的有趣留言,遊客們在全被逗笑之餘,仿佛也醉了一般。
在臺灣,像華陶窯這樣將休閒農業與文化開發緊密結合,打造地方特色的去處有很多。這些休閒農業的經營者充分利用草織、藤編、雕刻、手工藝品、地方舞蹈、戲劇、音樂以及古跡史話、傳説等當地的文史資源、民俗藝術,將過去和現實結合在一起,提升了休閒農業的素質和品位,産品也出現了多元化,避免了在低層次上的雷同。這一點在苗栗縣專門為大陸媒體參訪團一行舉辦的全縣各鄉鎮農特産品展售會上讓我們體會得更加深刻。
苗栗位於臺灣中部峰腰地帶,西臨臺灣海峽,依山傍海,平原較少,山地及丘陵佔全縣面積的82.7%,是傳統的農業大縣,農作物種類繁多,水果産品豐富。縣內居民由客家、閩南、原住民三大族群為主要人口結構,不但具有豐富的文化特色也保有獨特的農業資源。境內的自然地理環境構成了美麗的山川景色,使得苗栗縣具備了發展休閒農業的豐富條件。
在臺灣,人們習慣上將休閒農業視為一種廣義的地方文化産業,他們致力推動在地傳統文化與創意産業的融合,在不破壞自然景觀的前提下,通過創意活用農村本土資源,達到生産、生活、生態三生一體均衡發展的休閒農業,不但提供了一個讓民眾體驗農村、接近大自然的旅遊場所,也增加了當地居民的就業機會。
苗栗縣縣長劉政鴻説,苗栗縣文化創意産業的優勢在於有著紮實的“工藝技術基礎”與“文化發展軌跡”,産業類別涵蓋陶瓷、木雕、藺草編織及諸多傳統工藝,而客家、閩南、泰雅、賽夏等多元族群風貌、幽靜自然的景觀環境及多樣文化節慶資産(桐花節、溫泉季、國際木雕節、白沙屯媽祖文化藝術季),都富有創造高附加值的潛能。
目前,創意與傳統交織的力量正在臺灣展現,一些傳統産業正在逐漸轉型,經過文化洗禮的創意商品與空間正在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