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海峽兩岸教育論壇在北京舉行
以“追求卓越發展共贏”為主題的2013海峽兩岸教育論壇14日在北京舉行。兩岸24所高校的150名師生共聚一堂,探討兩岸教育合作與發展議題。
為期一天的論壇分為主論壇和分論壇兩部分,兩岸學者圍繞“新形勢下海峽兩岸教育的合作與發展”、“全球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大學在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角色與作用”等議題展開討論。
在主論壇上,臺灣宜蘭大學校長趙涵捷、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華梵大學校長朱建民和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張欣欣分別結合各自治學經驗,闡述了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經驗和建議;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宋維明結合學校辦學特色,闡述了大學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使命。下午的分論壇上,與會代表從兩岸教育合作的模式、人才培養的方法、教學管理的舉措等方面分享了經驗與心得。
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趙靈山在論壇上指出,隨著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兩岸教育界人士互相參訪、互聘教師、學生交流、合作辦學,互動平臺越來越多。據統計,大陸已有四百多所高校與臺灣近百所高校簽署了校際交流合作協議。2012年,大陸舉辦了72個對臺重點交流項目,邀請了4835名臺灣師生前來參加活動。截至去年11月,在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已有8316人。
他説,今年上半年,臺灣方面宣佈承認的大陸高校從41所擴大到111所,並承認大陸191所院校的專科學歷。大陸方面今年新增遼寧、湖北為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學位的試點省份,至此大陸已有8個省份開放陸生赴臺;大陸還在廣東和福建試點開展臺灣部分科技大學招收大陸專科(高職)學生赴臺接讀本科。這些舉措,為進一步加強兩岸教育合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趙涵捷對記者表示,臺灣的低出生率使大學生源不斷減少。今年,臺灣的大學生源約為30萬,全臺160多所高校已有不少出現招生不滿額的情況,預計18年之後,臺灣本地大學生源將銳減一半,許多高校生存堪憂。
除了希望吸收大陸學生赴臺就讀緩解生源緊張之外,他表示,高等教育的開放交流,有助於産業界與兩岸大學的合作研發,共用學術技術産業化的成果,創造高科技的附加價值;同時,亦有助於消除歧見,深化相互理解,有益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
據悉,自2007年以來,海峽兩岸教育論壇已舉辦至第七屆,搭建起京臺兩地教育交流的平臺,成為兩岸交流品牌活動。(記者 路梅)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