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姑娘在臺北獲封金曲獎閩南語歌后(圖)
圖為李婭莎接受採訪時,展示自己的兩張專輯。王平攝
“頭腦一片空白,全身都發麻,好像坐雲霄飛車,感覺有人推著我上去的。”新晉金曲獎閩南語歌后李婭莎9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這樣描述她上臺領獎時的感覺。
24屆金曲獎頒獎典禮6日晚在臺北舉行,最佳閩南語女歌手揭曉前,被提名的李婭莎坐在臺下一片輕鬆,因為“受過太多打擊,完全沒抱希望”,直到自己的名字被報出,才感覺如遭電擊。沒準備得獎感言的她,上臺第一句話是“天啊,謝謝,謝謝觀音菩薩。”
李婭莎得獎出乎意外,因為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上海姑娘,4年前才來到臺灣參加電視歌唱選秀,之前連一句閩南語都不會講。
一開始為什麼會選擇閩南語歌?李婭莎説,完全出於偶然。參加選秀節目時,要不斷嘗試新風格,有人建議她試一試閩南語歌。“説實話,之前對閩南語歌知之甚少,直到聽了江蕙的《家後》,覺得好感動,才顛覆了我的感覺。”
這一試,試出了一片新天地。也許是氣質和唱功天生契合,比起之前唱國語、英語和粵語歌,李婭莎唱閩南語歌獲得了更好的反響。2010年夏天,她在“超級偶像”節目中登峰高分挑戰曲中演唱蘇芮的歌曲《花若離枝》,創下歷屆以來的最高分紀錄。此後就成為超級偶像的代表歌姬之一,被臺灣資深音樂人黃國倫稱為“臺灣傷心都會寂寞代言人”。
閩南語是中國最難學的方言之一,一般人學粵語歌很快就像模像樣,但要唱好閩南語歌卻是難上加難,閩南語獨特的鼻音以及發音規則,都和普通話相差非常大。李婭莎從三四年前剛開始學唱閩南語歌,到今天變成新晉歌后,中間的難處,出乎外人想像。
“很多人告訴我,別唱了,這不可能”,李婭莎説,在臺灣這幾年,雖然江蕙等歌壇前輩都給她很大的支援,但也有許多人潑冷水,讓她趁早放棄這條路,“有人説,怎麼可能?但我想,一定要證明給你看”。
最初,她每學一首閩南語歌都需要四五天的時間,逐字標上中文拼音,不停揣摩,再叫朋友幫忙糾正。到今天,她總算掌握了閩南語大部分發音,但直接對話交流還是有困難。“她是一個典型的上海姑娘,很倔強”,李婭莎的經紀人Leo説,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她堅持住了。
Leo説,“我們之前評估,李婭莎如果得金曲獎,臺灣樂壇會翻天。”但這幾天臺灣各界的反應其實仍以正面為主,媒體肯定金曲獎這一做法體現了包容、創新和公平公正。針對少數人質疑,一些樂壇前輩站出來為李婭莎説話:“我認為無關政治,不關兩岸,您可以聽聽她的得獎專輯。”
面對負面評價,李婭莎説,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但她也強調,“這些朋友可能對我不熟悉,一下子不能接受,希望大家有時間去聽聽我的歌。對批評我虛心接受,我會加倍努力!”
《愛》是李婭莎所發的第二張臺語專輯。第一張專輯《春夏秋冬》走的是氣質抒情路線,歌路偏傳統,《愛》則融入了爵士、搖滾、節奏布魯斯等曲風。她説,希望能唱出“新的閩南語歌”,融入自己的理解,或許還有上海元素。上海姑娘成為閩南語歌后,或許是閩南語歌走向更大市場的一個契機。(本報記者 王 平 孫立極)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