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是一名在北京讀書的臺籍大學生。今年十一、中秋期間,他從北京一路坐高鐵南下,到南京、上海等地遊玩。不過,讓他最興奮的不是沿途的風景,而是他可以像大陸同學一樣直接在自助取票機上取票,再也不用在窗口排長隊了。
近年來,在“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下,大陸多地區、多部門積極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這些舉措讓不少臺灣同胞感受到了大陸的貼心服務,讓他們對紮根大陸發展少了憂慮,多了安心。
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羅宇在意的卡式臺胞證自助購票、取票服務曾是許多臺胞期盼的事情。從2017年春節開始,中國鐵路總公司逐漸推行卡式臺胞證自助購取票服務,民航部門也推出臺胞自助售票、值機服務,解決自助設備自動識別臺胞證的問題,讓臺胞出行更省時省力。
“之前出差的時候,我常碰到跑了三四家酒店,都被告知無法接待臺灣人的情形。”鄭博宇是一位在北京創業的臺灣青年,經常到大陸各地談業務,有過不少“住宿難”的體驗。幾個月前,國家旅遊局發文要求旅遊住宿企業應為臺灣同胞提供更加便利的旅遊住宿服務,不得以任何非正常理由對臺灣同胞辦理入住設置障礙。這一政策的出臺幫臺灣同胞解決了住宿上的“老大難”。
大陸電子支付盛行,不論是訂票訂酒店、使用共用單車,還是聚會AA制買單,都離不開微信、支付寶的使用。但是辦理網上支付服務需要綁定大陸的手機號和銀行卡。為了使臺灣同胞在大陸的工作、生活變得更方便,浙江省玉環市浙臺(玉環)經貿合作區推出“一站式”服務,分別在當地的中國移動公司和中國建設銀行營業點為臺胞開闢綠色通道,只需10多分鐘便可讓臺灣同胞拿到大陸的手機卡和銀行卡。
“這些政策破除了隔閡,便利了生活。”鄭博宇這樣感慨道。
創業就業渠道通暢
今年38歲的黃志偉畢業于臺灣“中央大學”,如今在湖北經濟學院金融學院任教並獲聘為副教授。他表示,如果臺籍教師想在大陸長期發展,在大陸評定職稱就很重要。而評定職稱除了要看自己發表的文章和專著外,還要看是否有科研項目。“如今,國家社科基金向在大陸的臺灣研究人員開放。我們如果申請上國家課題項目,以後評職稱就方便多了。”
開放國家社科基金申請是便利臺胞在大陸就業的重要舉措。除此之外,教育部要求高校向有意願在大陸就業、符合條件的臺籍應屆畢業生發放《就業協議書》;人社部先後開放12個省區市,作為臺灣居民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地區,臺灣居民可在試點地區高校、公立醫院等事業單位就業;司法部決定進一步擴大法律服務對臺開放,已開放地區的律師事務所可聘用臺灣執業律師擔任法律顧問,提供臺灣地區法律的諮詢服務。
而在臺胞創業、辦企業方面,大陸同樣出臺了眾多優惠政策。比如國臺辦去年出臺有關規定,指導各地從創業啟動資金、融資、辦公場所使用等方面對臺胞給予支援;北京市要求簡化臺灣同胞來京創辦企業名稱登記程式,實施工商登記與商務備案“一窗受理、一表登記”,實現“七證合一、一照一碼”;江蘇揚州推出“創新券”,企業可用於購買技術成果、科技服務和添置先進研發設備,如今已惠及數十家當地的小微臺資企業。
社會保障一視同仁
肖恒是在大陸就學的臺籍學生,明年即將畢業的他已開始四處投簡歷、參加筆試面試。談及待遇,他表示,自己除了在意薪水會有多少,也會關心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情況。“根據大陸新的規定,在大陸就業的臺灣居民享有住房公積金繳存和使用權利。有了這一項的保障,我們在大陸購房和租房的能力會有所提高。”
通過梳理近期的惠臺政策,記者發現各地區、各部門都為臺胞推出了許多與大陸居民一視同仁的社會保障政策。例如在大陸居住、就業和就學的臺灣居民可在大陸參加社會保險,部分地區還規定當地臺胞及其配偶、子女可以享有與當地居民同等的醫療衛生服務。
針對臺胞子女的就學問題,許多地區推出舉措,明確規定共同生活的臺籍子女,可以進入當地中小學就讀,與當地居民的子女享有同等待遇。甚至有的還開闢臺商子女就學綠色通道,提供網上入學申請服務等。
此外,北京還規定在京投資、就業和創業的臺灣同胞,符合租住公租房條件的,與北京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可納入“新北京人”配租範圍,也與北京居民同等享受住房租賃權益和相關公共服務;廣西南寧為臺胞提供辦理市民卡服務,讓他們享受到更多與市民一樣的權利。
本報記者 柴逸扉
[責任編輯: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