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産業轉移 甘肅大有作為

時間:2012-04-11 08:54   來源:每日甘肅網

  承接轉移甘肅優勢獨具謀劃先行先試的東西合作示範區

  當前,甘肅面臨的不僅是政策疊加,還有機遇疊加,在眾多的機遇中就有承接東部産業轉移的歷史使命。

  近日,在省市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研究政策經驗、謀劃推動轉型跨越”研討班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進一步強調,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貿易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東部地區環境容量和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制約加劇,一批勞動密集型産業加速向西部轉移,這為甘肅借力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我們要把握這一難得契機。

  如何實現好承接産業轉移,走出一條適合我省省情特點的轉型跨越、富民興隴的新路子,已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課題。

  與我省靜寧縣毗鄰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在承接東部産業轉移上有想法、有思路、有動作,儘管只是起步,但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西吉縣與我省靜寧縣、通渭縣接壤,是國家三西建設、扶貧工作的重點縣,是寧夏最為窮困的縣份之一,乾旱少雨,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農業以種植洋芋、小麥、豆類為主,工業除少量農副産品粗加工外基本空白。群眾生活異常困難,財政主要靠轉移支付。

  但就是這樣一個小縣、窮縣、落後縣,在搶抓承接産業轉移機遇中,出手早、思路寬、步子大、措施強,使人們開始重新認識他的發展勁頭。

  2010年10月,西吉縣抓住寧夏與福建對口協作幫扶的機遇,提出了“承接東部産業轉移,補上工業短腿,優化縣域經濟結構”的工作思路,縣委書記、縣長不到一年時間三下福建,引來了160家福建企業考察辦廠,創辦了佔地2157畝的“閩寧産業園”,甚至蘭州的企業也被吸引過去了幾家。

  記者見到西吉縣引進來的第一家客商——寧夏華林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水英時,她正在大棚裏忙著技術指導。這家企業佔地8600畝,種植各種蔬菜。她把當地農民的土地租來,把農民變成了工人。據她介紹,這種公司+農戶的模式讓來這裡打工的農民年收入達到1萬多元,有的家庭好幾個勞動力幹一年就可蓋房、買車。

  她説,在福建莆田老家,土地、勞動力已經飽和,西吉的發展思路,剛好迎合了她擴大再生産的想法,但最終落戶,也頗為週折。她説,多虧了縣上領導思想解放,讓家鄉的挂職幹部主政招商引資,這樣在政策優惠的同等條件下,多了份感情投資。

  在採訪中,西吉縣的領導認為,落後地區由於沒有強勁的工業支撐,要促進地區發展,改變單一粗放的農業經濟模式,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步伐,只有大力承接引進與當地實際相結合的“農”字號、中小型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才是唯一的出路。這樣既可以解決農業初級産品的加工增值問題,又能增加勞動力在當地的勞務收入。

  構建轉移基地,機會難得,使東部企業整板塊落戶西部,也是東部地區政府、企業對轉移的客觀要求;國際金融危機後,面對出口受限的形勢,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將會西移,尋求國內東西協作,優勢互補,擴大內需,自我迴圈。在這樣的認識下,西吉縣率先提出建設“閩寧産業園”。

  記者了解到,園區由福建客商自主獨資建設、自主對外招商。縣上領導説,外地人招外地商,親托親,友串友,産業關聯度大,上下游相互配套的企業就都過來了。不到半年時間就有百餘家企業來西吉考察投資,意向投資額達12億元。一窩子招商向西部整板塊産業轉移,容易形成安商的環境。南方企業家認同西北遍地是黃金的道理,只是單個企業轉移,社會成本負擔太重。

  縣上的配套建設可謂週到細緻。園區週邊交通、水電、暖氣、綠化等設施由縣上配套。縣上還將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勞務移民房集中建在園區旁。

  更讓客商安心的是,西吉縣政府管理服務園區的領導是莆田市挂職幹部。莆田市先後共有11名縣級幹部挂職,常年有2名幹部任常委、副縣長、縣長助理,分別擔任産業園管委會黨委書記、産業園副主任;有82名教師、4批醫療專家到西吉縣工作。

  西吉縣打造“閩寧産業園”的做法,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最近縣裏又將阿拉伯國家慈善企業引入園區,面積擴大到10000畝,建設宏大的“吉德慈善園”。

分享到:
編輯:馬迪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