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7月26日電 (記者 丁思)第一本經臺灣核準發行的大陸期刊《讀者》自2011年發行以來,其清新雋永的風格受到臺灣讀者的喜愛,目前月發行量已達2萬冊。
讀者雜誌社社長、總編輯富康年2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稱“落地一年半以來,《讀者》遠離腥膻色、弘揚真善美,得到臺灣讀者的認可”,作為臺灣地區民眾了解大陸的一個窗口,未來還計劃在臺灣推出數字化服務。
2011年1月,《讀者》正式以繁體版的月刊在臺灣地區公開發行。雜誌內容主體仍由大陸編輯完成,精選出符合當地民眾的文章,傳送至臺灣進行設計印刷。
“相對於大陸,臺灣的期刊業更為成熟,雜誌種類繁多,競爭激烈。”富康年説,臺灣版《讀者》與大陸版本內容基本保持一致,分為社會、情感、人生、幽默等多個板塊,文章全部精選自大陸版本。
富康年説,《讀者》在正式發行之前,就通過民間途徑流入臺灣地區,“臺灣讀者對它並不陌生”;公開發行之後,雜誌社在當地還舉行多種形式的閱讀分享活動,邀請兩岸知名作家與讀者進行交流,探索讀書心得,認知度逐漸提高。
富康年介紹,《讀者》臺灣版十分注重讀者問卷調查反饋的資訊。來自臺灣新北市的羅婉琳通過意見調查表表示,她很喜歡雜誌中《人生》欄目中的情感故事,讓她真切體會到了人生這條路該如何行走。臺灣高雄的楊明禦則非常喜歡“人生、點滴、閱讀的部分,能夠感化人心,讓生活真實呈現”。
“通過讀者的建議,我們會更加精細篩選文章。”富康年説,通過問卷調查和互動的方式,不僅提高雜誌在當地的認可度,也吸引了更多的臺灣本土作者,“他們會主動通過郵件給大陸編輯部投稿,對於稿件刊登的雜誌他們也會珍藏。”
《讀者》1981年3月在蘭州創刊,最高月發行量曾達1003萬冊,目前每月發行量近800萬份,亞洲排名第一,世界綜合類期刊排名第三,累計發行近15億冊,在9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售。
此外,富康年還透露,他們將在臺灣地區推出數字化服務,通過客戶端,為讀者提供更為便捷實惠的閱讀方式。
“2012年10月前《讀者》將在香港公開發行繁體字的月刊”,富康年説,今後,雜誌社還會推出“兩岸三地青少年聯合徵文活動”,提高漢語寫作水準的同時,通過文化的交流和互動,促進兩岸三地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