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成功文化精神 深化南臺合作
隨著南臺兩地人員、物資往來的日益熱絡,南安對臺的區位及人文優勢已轉換為與臺灣開展多方面合作的先行優勢。幾年來,南安與臺灣的農業合作日益深入,從普通的農作物品種引進向臺灣特有的名特優産品引進變化,在向陽、霞美等地培育蝴碟蘭、臺灣高山蘭花,在羅東、洪梅試種臺灣檳榔、咖啡,在碼頭種植百香果等;從單純的種養技術引進,向生産管理經驗的引進,進而發展到農業合作經濟管理經驗的借鑒,目前該市已組建44家農業專業合作社;從單項、小額農産品民間貿易發展到建立“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交易物流中心”,農産品貿易合作不斷升級。
如今,位於該市石井鎮的福建閩臺農産品市場,依託對臺直接往來的“三條通道”,加強與臺灣的農産品貿易合作,2002年底至今,兩岸貿易貨物量突破百萬噸,成為大陸唯一的臺灣檳榔物流中心和重要的臺灣鱉卵進口企業,被商務部指定為“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交易物流中心”和農業部“定點市場”,並成為“9 8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活動之一“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採購訂貨會”的指定舉辦地。
2009年9月6日至8日,第二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採購訂貨會”在閩臺農産品市場隆重舉行,共設500個標準展位,其中來自臺灣地區的參展商設置的展位就達300個。此次訂貨會共簽訂農業合作項目及購銷合同65個(份),總金額達19.65億元。
創設産業對接平臺 拓展南臺經貿合作
南臺農業合作不斷升級的同時,兩地的經貿交流合作也日趨緊密。2010年5月,南安市市長陳榮法帶領南安市經貿文化交流團到臺灣參觀考察,開展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並在“福建省赴臺農産品採購洽談會”暨採購意向簽約儀式上簽訂了兩項農産品採購意向,意向金額達3700萬美元。
為促進南臺經貿合作的進一步深入,南安不斷拓展思路、更新理念,積極創新對臺招商選資方式,以“石博會”、“水暖泵閥交易會”、“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採購訂貨會”等為重點,積極搭建對臺經貿會展平臺;推出“以臺引臺、以商引商”的重要舉措,成立南安市遠東招商服務有限公司合作,由其負責全面對臺招商,積極吸引臺灣企業來南安投資發展。同時,該市還出臺了《南臺産業對接專項規劃》,推進機電、電子資訊、紡織鞋服、建材等八大産業與臺灣的産業對接,使南臺産業合作在規模、領域上不斷擴大,進一步向精密機械、光電資訊、現代農業和服務業等技術、資金密集型産業拓展。
在此基礎上,南安大力整合各類工業園區,在濱江機械裝備製造基地、泉州(南安)光電資訊産業基地、泉州出口加工區南安配套區等3個産業基地設立“臺商創業園”,對入駐企業實行基地稅收、用地、服務等17條産業扶持政策,還對世界500強企業或臺灣100大企業及高技術含量的重大投資項目,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加大政策優惠的力度。臺商創業園區的設立,進一步增強了南安吸納臺資功能,使得南安承接臺灣産業轉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據了解,去年該市又引進了錸仕達光電、士林電機、宏亞壁紙、原素農業等一批臺資企業。截至目前,投資南安的臺資企業已達102家,投資總額6.74億美元,涉及光電LED、精密機械、雨具、鞋革、紡織、陶瓷、建材、食品等多個行業。
[責任編輯: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