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山東餃子館火了!帶你探訪這些餃子館背後的故事
王記山東水餃館(圖片來源:山東省臺港澳辦)
台灣網8月25日訊 日前,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美國社交網站“推特”上發帖提到:“百度地圖上顯示在臺北有38家山東餃子館和67家山西麵館,味覺不會騙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失散多年的孩子終會回家。”微博話題#華春瑩點讚臺灣山東餃子館#很快衝上熱搜榜首。之後,發生在臺灣山東餃子館裏的故事開始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王記山東水餃有位不服輸的老闆娘
桃園市平鎮區貿三路上的王記山東水餃館在臺營業二十多年了,老闆娘王燕玲是山東濰坊高密人。1998年,二十齣頭的王燕玲離開家鄉來到臺灣,想闖一番事業。幹什麼好呢?她想到了山東人愛吃的水餃,開一家水餃店的想法油然而生。説幹就幹,她從家中借了幾萬塊錢,王記山東水餃館就正式開業了。
回憶起創業伊始的心酸,王燕玲不禁紅了眼眶。當年,雖然簽了合約,但房東突然執意退租。無奈之際,她另尋了一家地段不是很好的店面做水餃生意。有的顧客質疑:“這邊很多店都收攤了,你做得下去嗎?”王燕玲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保證水餃的品質、衛生,不怕沒有客人,水餃對於山東人來説可再拿手不過了。
王燕玲這股不服輸的韌勁源於多年前和母親一起包餃子的經歷。她當時因為不情願別人聊天她幹活就把搟餃子皮搟得歪歪扭扭的。“我娘就告訴我,過年的餃子一定要漂亮,要認真包。雖然我一直在抗議,都要哭出來,我娘説你不能哭,因為過年一定要開開心心的,要再搟不好,捍麵杖就要敲上去了。”回想往事,王燕玲很感謝母親,教會她耐住寂寞,堅持做事。
王燕玲總結自己成功的秘訣就是做好品質。要衛生、新鮮,做水餃的豬肉是現殺的鮮肉。水餃中用的姜,她全部用榨汁機榨出薑汁,讓食客吃到姜的香味,又不會被姜末所困擾。吃一口王記山東水餃,有客人感慨“比媽媽包的還好吃”,這是王燕玲最開心的事。
王燕玲説,她的九十多歲的母親,還有五個哥哥姐姐都在老家高密,儘管每天都通過手機聯繫,但依然盼望著能重回故土見見親人。“今年過年無論要不要隔離,我都要回去看看老人。”王燕玲在高密市區二姐家的隔壁買了套房子,在她心裏那裏是家,説不定等自己年紀大了要回去養老。
老鄉牛肉麵館溫暖著山東老鄉
今年60歲的魏效寅曾經在臺灣南投縣埔裏鎮經營過一家山東風味的小館子。魏效寅的籍貫是山東濟寧泗水縣,不過他出生在臺灣。退伍後,跟父親學習做水餃,便開了一家麵館,店裏的招牌就是山東風味的牛肉麵和水餃。
對於水餃的風味,魏效寅有他的堅持,那就是道地的山東口味。韭菜、大白菜、高麗菜等用鹽巴搓過,把澀水搓出來,再洗乾淨擠乾再包。“像牛肉麵、榨菜肉絲面、炸醬面,都是按照北方的口味來做,我的麵食是道地的。我們山東人不做假,要給人家吃最好的。那時候我買的牛肉要買品質最好的,賣的是平常的價格。”魏效寅説。
正是這道地的味道,讓他開的老鄉牛肉麵館溫暖著很多老鄉。雖然在經營老鄉牛肉麵館八九年之後,魏效寅停下了開店的腳步,但有一位客人令魏效寅至今難以忘卻。
那是一天午後,一位姑娘進店就問有沒有香椿拌面。 “我把一碗香椿拌面端給她,麵條才入口,她嚼了兩下眼淚就掉了下來,説面的味道和她父親做的一模一樣。”魏效寅回憶道。
在臺灣,想吃香椿不好找,想到也許會有山東老鄉懷念這個味道,他便準備了一些香椿。姑娘的父親已經去世了一段時間,從那以後,她就再也沒有吃過香椿。那天路過老鄉牛肉麵館,看到招牌上寫有“香椿拌面”,便折回來尋面。臨走時,魏效寅特地送給姑娘一罐香椿鹹菜。
舌尖之上,品到的不僅是味道,更是親情。正如魏效寅回山東老家探親時,姑姑家端上桌的羊肉餡水餃,滿載著一家人團圓的喜悅。魏效寅一共回過山東老家三次。第一趟回去,他憑著地址從濟南下飛機住一宿,第二天包車直接就找到了老家泗水縣東仲都村,找到了他的叔叔。第二趟,他帶著兒子和女兒回去,回到故土,他告訴孩子們:“我們的根在這個地方,不管你以後怎麼樣,我們的根在這裡。”
來自青島的她們想讓更多臺灣同胞品嘗到山東美食
下午兩點,在臺中市沙鹿區的阿香小吃店裏,50歲的牟恩香正忙著包水餃。這家小店裏裏外外她一人經營,一幹也快20年了。
不少顧客評價,阿香小吃店的水餃有家的味道。一位七旬老人做完手術在家休養,特意打電話來要訂100個阿香水餃。老人一家早年從外省來到臺灣,他們説牟恩香包的水餃有他們小時候的味道。
“山東人調餡時常打一些水在肉裏,這樣水餃吃起來有湯汁。我喜歡打一些高湯在肉裏,餃子的口感很受歡迎。”牟恩香説。
1996年,牟恩香從老家青島平度來到臺灣。在牟恩香記憶中,小時候吃過最好吃的水餃是在一個大年初二。把熟的豬頭肉切小丁,配上鮮嫩的韭菜,一開鍋餃子很快就熟了。每每包起餃子,思緒常把她帶回故鄉。因為疫情,牟恩香近幾年也沒能回到家鄉。“我和老家的親人在微信上經常聯繫。我的媽媽已經不在了,她在的時候我每年都回去,回去哪都不去,就是陪媽媽。”牟恩香説,她一直牽掛著故鄉,有機會一定會帶著女兒再回去看看。
在南投縣埔裏鎮,同樣來自青島的葉倩也期望能讓更多臺灣同胞品嘗到山東的美食。她是綺翊飯糰的第三代接班人,這家臺灣的老字號美食店始於1972年。2018年,葉倩從老家青島來到臺灣,接下了綺翊飯糰的“接力棒”。她在青島時就從事面點行業,她便把家鄉的美食—水餃也帶到了臺灣。
葉倩的水餃圓潤個大,一口咬下去,鮮嫩多汁的餡料充滿口腔,回味無窮。一位臺灣的小夥,初次來店吃水餃,點了10顆,之後他每次來都在加量,從10顆到20顆,再到25顆。小夥稱讚:“山東水餃很有特色,怎麼都吃不夠,越吃越喜歡。"
在葉倩心中,水餃中凝聚著滿滿鄉情。“我們青島的習俗,要離家時吃的那一餐就是水餃,俗稱‘滾蛋餃子’。”葉倩説,水餃象徵團團圓圓,是逢年過節不可缺少的美食。接下來,葉倩還打算在店中上更多凸顯青島特色的美食,比如青島哈餅、韭菜盒子、油條等。“我看到華春瑩點讚山東餃子館的熱搜,我為自己也在其中感到自豪。”葉倩説。
因為疫情,再加上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葉倩近幾年沒法回到青島。“我的父母都在青島,我們每天通過視頻通訊。等到不需要隔離的時候我才有辦法帶著孩子們回去。希望我們可以早點回家。”
據悉,現在臺灣生活的魯籍臺胞約100萬人,在山東生活的臺屬150多萬人。兩岸開放以來,魯臺人員往來近500萬人次,山東與臺灣之間擁有10個對臺海運直航點、4個對臺空運直航點、4個落地簽城市、4個赴臺個人遊城市。(台灣網、山東省臺港澳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