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臺70條”發佈週年 在川臺企臺胞充滿獲得感
各地臺協、青創基地、臺商臺胞代表共話“川臺70條”獲得感(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台灣網9月5日訊 “你們做了多少,我們就受益多少!”9月3日下午,在川臺企宜賓惠美線業公司代表孫俊説。這一幕發生在四川省臺辦、省發展改革委舉辦的 “川臺70條”發佈週年座談會上。
一年前的今天,四川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川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川臺70條”),積極落實臺資企業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與四川企業享受同等待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川學習、就業、創業以及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一年後的今天,政策所涉及的省臺辦、省發改委等35個省直相關部門(單位)處室負責人或聯絡員和各市(州)臺辦負責人,與近50位各地臺協、青創基地、臺商臺胞代表齊聚一堂,共話措施落實成果,暢談滿滿獲得感。
企業同等待遇應享盡享
一年來,“川臺70條”為在川臺企帶來了真金白銀的獲得感。
臺嘉成都玻纖有限公司經理王艷輝表示,除了700萬元的電費優惠,公司還得到了有關技改補貼、稅收優惠等100多萬元,增添了企業在四川擴大投資的信心。“我們今年在四川增加了1.8億美元投資,既看好四川的發展前景,也看好這裡的政策支援。”
64歲的臺商林春福已在四川涼山州種植油橄欖9年,種植面積達10700畝,帶動了周邊7個村近4000戶村民就業與致富。他表示,“川臺70條”出臺以來,公司已獲林草部門各項補貼870多萬元,“冕寧縣政府在加強園區溝渠、道路、滴管、改土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達3000多萬元,今年新建廠房,土地的拍賣價格在最低的價格上還打了七折。”林春福説,涼山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加上四川的政策優勢,他有信心紮根在此繼續發展,“未來五年,我們計劃將基地規模擴大到五萬畝。”
臺籍人才“引進來”還要“留得下來”
一年來,“川臺70條”為四川引進臺灣籍高層人才和吸引臺青來川創新創業提供了政策支援保障。
西南醫科大今年3月引進的臺籍高層次人才王中奇就是政策的直接獲益人。他除是一名醫學博士外,還有著豐富的海外留學和就業經歷。他説,“經朋友介紹,我知道四川有‘川臺70條’,裏面明確有提到‘鼓勵支援從臺灣地區引進高層次人才’,加上西南醫科大學在心血管醫學研究上很有知名度,我也很看好四川近年來的發展,就與學校簽了5年合約,從事這方面教學和科研工作,這也是緣分吧。”
作為亞臺青(成都)海峽青年創業園負責人,青年臺商郭弘揚更直言:“‘川臺70條’實施以來,臺青創業無論是工商註冊、證照資質申請等,都得到大幅簡化和放寬,尤其是工商執照的辦理,從原來的20-45天不等,縮減為7天以內,有的甚至可以達到隔日取執照,與內資已無差異,對臺灣青年或中小企業來川發展,有極大的便利性。”郭弘揚還表示,這些便利性,讓入駐園區的臺灣青創項目從原來的不足50家,快速增至121家,成長率達到242%,“政策磁吸力顯而易見。”
臺青“請進來”開方便之門
一年來,“川臺70條”為臺青“請進來”大開了方便之門。
“四川在對臺交流交往中有獨特的資源優勢”,華燦工場合夥人兼總經理、臺青李偉國十分肯定四川在開展兩岸青年交流工作上的成績。華燦工場 成都空間作為青創園“新秀”,其蓬勃發展受益於“川臺70條”政策保障。李偉國以“支援臺灣學生來川實習”措施為例表示,“今年暑假,有15位臺青在園區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生活,他們中有不少都是第一次來成都或大陸,其中4位有強烈意願在川就業發展……這樣的成果告訴我們,只有為他們提供更長駐留時間的實習實踐,臺青才能真正獲得參與感,真切感受到在大陸生活和在臺灣生活的差別,才會有更開放包容的心態,更願意融入大陸發展”。
濃園國際藝術村創客發展中心主任、臺胞謝柏園長期致力於兩岸文創交流。也正因為他的積極參與,濃園的臺灣元素越來越亮眼。作為在大陸就業的臺胞,其個人事業和濃園的蒸蒸日上都與“川臺70條”緊密相關,“政策出臺前,濃園就持續開展兩岸青年文創交流,獲‘蓉臺文化創意産業示範基地’‘四川對臺交流基地’,措施出臺後,更加享受到了‘支援川臺兩地在文化創意、文化會展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的利好,開展了暑期創作營、探尋巴蜀文化研學營等活動,即將進行的‘兩岸青年巴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還將吸引近200位臺灣青年深入了解四川文化並製作文創作品。”謝柏園還表示,下一步,濃園還將在協助臺青文創作品在四川獲取自主智慧財産權上著力,相信在相關政府單位的大力支援下,將會推進臺灣地區智慧財産權在川轉化專利工作,也會吸引更多優秀臺灣文創人員來四川追夢、築夢。
臺胞生活更加便利安逸
座談會現場,大家還充分肯定了申領臺胞居住證後給生活帶來的各種便利。
210個港澳臺居住證受理點、專門開通綠色通道,臺灣同胞只需20分鐘就能走完辦理流程;符合條件的在川臺胞可在公共租賃住房、購買商品房、繳存公積金等方面享有與當地居民、職工同等待遇;在川臺企發展和臺胞生活工作享有全面綜合的金融服務……臺籍博士王中奇就表示,“不管日常生活中住酒店、乘高鐵,還是社保、住房公積金等方面,都跟大家一樣。”他説,“川臺70條”兼顧到了臺胞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強了自己未來長期留在四川的信心。在川臺企亞東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履興業表示,“解決了公司臺籍同仁家屬子女現實生活中最關切的出行、住宿、就學及就業等問題,臺灣派駐大陸同仁內心感覺十分溫暖。”
正如成都市臺協會長、成都雄冠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大偉所言,“對在川臺胞臺企而言,“川臺70條”發佈實施一年來,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四川各級部門為臺商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大家感受滿滿、收穫多多。”
持續推動“川臺70條”落實落細
“重點在三個方面再下功夫”
四川省臺辦主任羅治平在講話中指出,“川臺70條”實施一年來,成績有目共睹,體現在39個責任單位“有責”,狠抓措施落地,體現初心、使命;責任單位聯絡員“有為”,為促進工作落實做了大量細緻工作;廣大在川臺胞臺商認可措施“有效“,進一步堅定在川發展信心;臺胞臺商對拿到手的實惠和榮譽“有感”。
羅治平強調,在持續推動“川臺70條”落實落細上,“要重點在三個方面再下功夫。”一要在問題的解決上再下功夫,爭取做到“條條有案例,項項有落實”。二要在辦法措施上再下功夫,結合“放管服”工作要求,跳出原有政策壁壘和思維定式,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充分考慮辦法措施的可行性,想臺胞所想、急臺胞所急,把實事辦實,把好事做好。三要在政策延續上再下功夫,結合四川在發展民營經濟、縣域經濟、文旅産業等重點領域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結合臺胞臺企的發展需要,積極探索在更多、更廣領域推動出臺 “川臺70條+”,在解決現有問題的同時,拓展政策領域,惠及更多臺胞臺企。
此次舉辦“川臺70條”政策發佈週年座談會,旨在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臺工作重要論述精神,總結貫徹落實“川臺70條”取得的成效,進一步推動惠及臺胞措施在川落地落實,讓廣大在川臺胞共用機遇、共謀發展。
數據顯示,2018年四川增加臺資企業158家,吸引臺資超過1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又新增臺資企業72家,新增臺商投資超過7億美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計登記註冊臺資企業2209家,項目投資總額204.58億美元,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企業236家,四川仍然是西部地區臺資企業數量最多、投資額最大的省份。(台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