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明:推動陜臺各項交流與合作躍上新臺階

時間:2012-10-29 09:30   來源:台灣網

  記者:隨著兩岸交流交往的熱絡和頻繁,兩岸關係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兩岸經貿、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也佳音頻傳。您認為近年來,陜西省在兩岸交流方面有最具影響的活動?在兩岸間産生了怎樣的影響?

  鄭小明:陜西是教育、科技、文化、旅遊、能源、資源大省,對臺灣民眾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為陜臺各領域交流提供了基礎條件;陜西居於承東啟西的重要位置,是實施西部大開發的第一階梯,也是兩岸交流的重點地區和承接臺商産業向內地轉移的首選地區。特別是陜臺“空運直航”的實現,以及“2010台灣陜西周”、西安“世園會”、陜臺攜手舉辦臺北“花博會”以及每年一屆的“西洽會”等活動,直接促進了陜臺經濟文化交流的飛躍發展。

  2008年12月27日,西安至臺北空中直航航線正式開通,陜臺之間已經完全實現了“一日生活圈”,陜西成為西部地區最早開通兩岸直航、對臺灣同胞實行落地簽注的省份之一。陜西居民赴臺旅遊人數亦呈逐年上漲趨勢。目前,兩岸共有4家航空公司開通了西安至臺北航線,每週有8個航班,除週四、週日外,每天至少有一個航班直航臺灣。

  2010年9月,趙正永省長率團在臺灣舉辦以“文化交流、認親拜友、科技聯盟”為主題的“臺灣陜西周”活動,在島內産生巨大影響,取得多方面成果。參訪期間,代表團通過在臺北、臺中、高雄等12個縣市,舉辦陜西風情節、西安碑林中臺禪寺碑拓特展、走訪基層民眾等60余場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活動,極大的提升了陜西在臺灣島內的知名度,為陜臺的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商業交流是助推陜臺經濟發展、實現共贏的有力杠桿。今年舉辦的第十五屆“西洽會”,我們邀請了800名臺商來陜參會,並舉辦了“臺灣中小企業西部投資懇談會”和“對臺招商項目推介會”。我們還先後邀請接待了臺灣電電公會、臺北世貿中心和富士康集團等68個臺灣工商企業團體、1293名臺商來我省進行投資考察;組織赴臺經貿考察團162批、1341人次,赴臺人數與上年同比增長35%。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僅去年一年就新增臺商投資項目17個,吸收合同臺資額達到8.51億美元。 

  記者:陜西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是聯繫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從這個層面講,您認為陜西在對臺交流方面最具特點的是什麼?

  鄭小明:近幾年,我們除邀請連戰、吳伯雄、郁慕明、錢復、江丙坤等臺灣知名人士和經濟、文化、宗教界等領域人士來陜西參訪交流外,還以清明節、重陽節公祭軒轅黃帝活動為重點,在西安、咸陽、渭南等地先後舉辦了“世界客屬聯誼大會”、“世界蘇氏宗親祭蘇武大會”、“臺灣陜西同鄉會來陜尋根參訪”等尋根問祖系列活動。今年7月9日至16日,由臺灣彰化縣秀水鄉“陜西村”村長林棟樑帶隊的19位“鄉黨”組成“臺灣陜西村鄉親故里行”代表團,應邀回陜西進行尋根之旅。通過故里巡遊、尋根拜祖、認親訪友、參觀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在臺灣的陜西籍後人對故鄉的了解和認同,探索了兩岸基層民眾接觸與互動的新模式。另外,為了增強臺灣青年人同根同源的文化認同感,我們在8月還舉辦了“2012海峽兩岸青年魅力陜西絲路之旅”活動,來自臺灣中南部10多所高校的百餘名師生,重走絲綢之路,領略陜西魅力,進行了為期一週的中華傳統文化參訪與交流。

  這些活動不但展示了陜西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擴大了陜西的知名度,也讓臺灣民眾更加深入地了解陜西,進一步密切了陜臺合作,增強了臺灣同胞對中華文化和對陜西的認同感,最大程度發揮了將陜西歷史文化遺存作為聯繫兩岸同胞精神紐帶的作用。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