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意見箱怎能“高高在上”

2017年05月10日 13:48:2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近日有網友發現,雲南某單位大門外設置的意見箱離地面超過2米,即使踮起腳尖舉起雙手也難以夠著。“這是專門給姚明投的意見箱呀!”網友看似調侃的背後,實則發人深省。

  “高高在上”的意見箱,不僅等於變向停止其使用功能,更折射出不願傾聽群眾聲音的姿態;不僅讓人看了會一聲哂笑,更累及黨委政府的形象。

  意見箱是暢通民意的“地氣箱”“連心箱”,不是“休閒箱”“作秀箱”。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許多單位通過設置意見箱等方式,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起到了傾聽民聲、徵求民意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單位的意見箱疏于管理,“門”前冷落,空空如也,有的甚至只是把意見箱作為應付檢查考核的一種擺設,做做樣子而已。

  意見箱高高在上曝光後,當地立即整改,就這一點來説態度端正,值得肯定。但如果所有問題都要依靠輿論倒逼來推動解決,如果黨委政府形象每每在輿論風暴過後再來修復,未免代價高昂。總是亡羊補牢,就怕為時晚矣。再往深層次説,這樣的現象充分反映出,“四風”問題不斷出現新變種絕非空穴來風。不是嗎?有的幹部寧願待在機關坐沙發、不願深入農家坐板凳,只做上級精神的“二傳手”,而對基層情況視若無睹;有的官職不大架子大,能力不大脾氣大,自我感覺良好;有的對反“四風”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聽不到真意見、查不準真“病灶”、解不了真難題……

  心中有群眾,反“四風”才會有力量。表面問題,容易診斷治療;深層問題,則需下更多功夫。我們説,基層治理者工作中必須時刻想著群眾、念著群眾,這樣的要求從來都是具體的、現實的,不要等到問題掩蓋不住才來被動修復。大量事實證明,只有最大限度發揮自身的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來推動工作,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援,群眾也才會“買幹部的賬”。

  《擺脫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發表的部分講話和文章,書中在深刻闡述“密切聯繫人民群眾”這一重大命題時這樣説道:“人民群眾是最實在的,他們不但要聽你説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聽‘唱功’,而且要看‘做功’。”“唱功好”,就得講話説到點子上,直奔主題、切中要害,而不能高高在上、不切實際;“做功好”,就需求真務實、幹在實處,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能光説不練,浮在表面空有架子、只求完成不求管用。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只有時時把問題當作問題,認真對待,才能少出問題、不出問題。“高高在上”的意見箱讓群眾踮起腳尖也難以企及,這種“奇葩”的場景讓人看了啼笑皆非,也引人深思。比起整治箱子高度更重要的是整頓作風,把箱子放低的同時更要將姿態放低,真正把群眾高高舉過頭頂,這才是走好群眾路線的應有之道。

特別推薦: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