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路時代重溫讀書的價值
2016年我國每人平均圖書閱讀量7.86本,親愛的讀者,你拖後腿了嗎?
第二十二個世界讀書日前夕,一組數字令人深思。我國成年國民閱讀量比去年增加0.02本,但與日本、德國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近年來紙質書閱讀時間總體有所提升,但與手機閱讀時長的差距卻越來越大。2016年,我國成年人平均每日閱讀紙質書的時間為20.20分鐘,看手機的時間則長達74.40分鐘,是讀書時間的3.7倍。
數字化的今天,我們該如何讀書?網際網路時代,又該如何看待閱讀的價值?讀書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聊聊讀書的話題。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唾手可得,搜索無往不利,獲取知識的門檻變低了。當此之時,為什麼要重溫讀書的價值?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相比碎片化、被動型的知識獲取,讀書提供了一種系統化知識、整體性思考。通過閱讀,我們讓人類智慧的結晶序列式地內化於心。不管紙質書還是電子書,不管書籍的介質、讀書的方式如何變化,這樣的價值不會衰減、意義不會褪色。
我們倡導領導幹部與書結緣。今天,資訊爆炸讓知識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作為治國理政的“關鍵少數”,領導幹部要多讀書才能走出本領恐慌。“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讀書是為政修德的基礎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幹部多讀書,既有敦促幹部避免知識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的考慮,更有培養人文精神、涵養政治倫理、提升思想境界的深意。現代治理中,領導幹部的人格力量對於做好領導工作越來越重要,而人格力量的形成很重要的途徑是讀書學習。遺憾的是,當前領導幹部讀書狀況不容樂觀,一些幹部不好讀書、不勤讀書、不善讀書,講起來總有各種藉口。實際上,工作忙壓力大也好,事務多時間緊也好,與書絕緣,根本上還是沒有“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
我們期待全民閱讀成為風尚。一位作家曾説,父親的一句話幾十年來都印在他心上:“你在讀書,我就放心了。”為什麼放心?讀書可以幫助我們以開放的心態、理智的頭腦,更好地認識世界、感受人生。讀書的人多了,書香也就暈染開來,它可以拓寬民族心靈的河床、培厚社會文化的土壤。然而,網際網路時代,閱讀的水位似有降低之憂:低頭族很多,卻多是“讀屏”的淺閱讀;圖書館越修越好,好書卻越來越難找。我們需要共同思考,當“全民閱讀”連續4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如何加強引導,提高公眾的閱讀品質?當資訊獲取的平臺轉移到網路,如何改進圖書資源供給,讓人們更快捷地找到好書?更重要的是,當我們身不由己喚醒手機螢幕,如何擺脫“手機依賴”“網路上癮”,讓讀書健壯我們的精神、充實我們的生命?
對於“時間都去哪兒了”,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個人時間被工作佔去之外,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在陜西插隊走了30里路去借書,有時吃飯也拿著書,經常給幹部推薦書……讀書是他的習慣、是他的愛好,更是他的生活方式,因為“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世界讀書日之際,讓我們與總書記一起翻開書頁,願智慧的陽光照亮我們的時代、我們的人生。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