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

2025-05-08 09:14:00
來源:《求是》2025/09
字號

  中國經濟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

  中共國家統計局黨組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複雜演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升溫,個別國家關稅霸淩甚囂塵上,世界經貿秩序遭遇重大挑戰,國內經濟運作中週期性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有效需求增長動力仍顯不足。面對複雜局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聚力攻堅、砥礪奮進,有力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著力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良好,延續了上年四季度以來的回升向好態勢,新質生産力培育壯大,高品質發展向新向好,彰顯了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展望下階段,雖然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甚至可能面臨風高浪急的考驗,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有基礎有條件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有能力有辦法向新向上而行,長期向好發展的大勢不會改變。

  一、怎麼看一季度國民經濟起步平穩、開局良好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頂住壓力,實現了增長5.4%的好成績。宏觀經濟“穩”的基本盤得到鞏固的同時,“進”的新空間持續拓展,高品質發展呈現向新向好態勢。

  經濟運作穩中有升。在宏觀政策發力顯效等帶動下,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穩中有升、好于預期。初步核算,國內生産總值(GDP)31.9萬億元,同比增長5.4%,分別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加快0.4和0.1個百分點,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有望繼續保持領先。從生産需求看,有力的政策支撐、茁壯成長的新動能推動了産需增長提速。全部工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分別增長6.3%、5.3%、4.6%、4.2%,均快於上年全年。從就業看,經濟增量擴大、産業結構升級、就業政策強化,保障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3%。從物價看,雖然食品、能源價格下行等導致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但更能反映供需關係的核心CPI上漲0.3%,保持溫和上漲。從國際收支看,外貿韌性持續彰顯,企業搶時機快出貨,帶動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增長6.9%;外匯儲備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

  新質生産力蓄勢賦能。在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新質生産力培育壯大,科技成果持續涌現並不斷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為經濟發展開拓新天地、注入新動能。高技術産業較快增長。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比上年全年加快0.8個百分點,其中光纖製造、航空航太相關設備製造等行業增加值增長均超20%。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數智化發展水準提高。一季度製造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7.2%,截至3月末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3.5%。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持續深化,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一季度規模以上數字産品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截至3月末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439.5萬個、千兆寬頻用戶數達2.18億戶。

  轉型升級紮實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穩步實施,發展方式轉變深入推進,經濟向“新”向“綠”特徵更加明顯。産業結構繼續優化升級。一季度,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33.7%、15.7%,同比均有提高;高技術産業投資較快增長,佔全部投資比重提高0.3個百分點,為高新産業發展注入更多力量。能源發展綠色轉型持續深入,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清潔電力投資繼續高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10.3%。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重點産業節能降碳改造紮實推進;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繼續下降,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等綠色産品産量分別增長39.2%、45.4%、45.6%。

  高水準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我國積極主動擴大開放的戰略選擇不會改變。我國堅定維護全球貿易體系穩定,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與周邊國家共同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一季度,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進出口額佔進出口總額比重達51.1%,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68.2%。我國開放步伐不斷加快,讓全世界獲得越來越多技術更高、品質更好的中國産品。機電産品出口額同比增長8.7%,佔出口總額比重約60%,其中整合電路、家用電器分別增長12.0%、9.9%,自主品牌産品出口規模增長10.2%,佔比提升至22.8%。過境免簽政策擴圍優化,帶動“中國遊”持續火爆全球,截至3月31日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921.5萬人次,同比增長40.2%,其中免簽入境佔比超七成。

  民生保障繼續加強。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讓人民群眾過上更美好生活的初衷不會改變。我國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問題,推動發展更有溫度、更有質感。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縮小。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5.6%,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為2.27,同比縮小0.03。社會兜底保障不斷加強。全國居民每人平均轉移凈收入同比名義增長5.5%,在各類保民生政策作用下,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活補貼、現金政策性惠農補貼三項合計增長10.4%。民生領域投資繼續增加。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農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6.0%、16.7%、9.8%,均快於全部投資增速。

  二、怎麼看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在國際環境變亂交織之中,單邊主義濁浪頻起之際,我國一季度5.4%的經濟增長格外亮眼,發展品質穩步提升,彰顯了經濟的強大韌性活力。取得這樣超預期的好成績,既顯示了宏觀政策發力顯效的重要作用,也展示出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成效,更是各方麵糰結一心、共同奮鬥的結果。

  一是得益於宏觀政策效能持續顯現。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所有增量政策,對穩定經濟發揮了關鍵作用。今年以來,存量政策和加力擴圍的增量政策共同發力,為經濟良好開局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一季度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傢具類商品零售額合計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家電等相關産品生産快速增長。受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拉動,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9.0%,對整體投資增長貢獻率為64.6%,有力帶動運輸機械等更新類産品生産。專項債發行提速,投資到位資金改善、項目推進加快,帶動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8%,比上年全年加快1.4個百分點。

  二是得益於各方麵糰結奮進積極作為。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今年以來,面對困難挑戰增多的複雜局面,全國上下團結一心、砥礪奮進,共同夯實經濟穩定運作之基。各地搶抓開局,加力落實各項政策舉措,抓緊抓早推動重點任務,有效帶動了生産需求回升。一季度,31個地區中分別有25、26個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比上年全年改善。各行各業廣大勞動者拼搏奮鬥、銳意進取,特別是一些民營外貿企業超前佈局,搶抓時間窗口,加快生産出貨,促進外貿增長,為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民營企業貨物出口額同比增長7%左右,民營企業進出口額佔全部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升至56.8%。

  三是得益於新質生産力茁壯成長。我國經濟向新發展,新質生産力這一“關鍵變數”的作用日益凸顯。今年以來,創新成效不斷顯現,為經濟開局提供有力支撐。一季度,高技術産業投資拉動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約0.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約1.4個百分點。國産人工智慧大模型規模化應用提速,既帶動了相關産品生産需求增長,也成為推動千行百業生産力提升的新法寶。規模以上工業中,伺服器産量同比增長超60%,整合電路製造業增加值增長超20%。萬億級新賽道低空經濟在探索中快速發展,規模以上智慧無人飛行器製造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近50%。

  四是得益於社會信心持續提振。宏觀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人工智慧等新領域實現突破,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有效提振市場信心,為經濟向好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0.5%,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3%,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股市活躍,樓市回穩,也顯示了市場信心企穩改善。一季度,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降幅均比上年全年收窄,滬深兩市股票成交額同比增長60%以上。

  今年以來,外部環境十分複雜,壓力明顯增加,不少人擔心我國經濟會承壓緩行或下行。一季度的良好開局再次證明,越是受到打壓圍堵中國人民就越有韌勁,越是困難時刻中華民族就越發團結,這是我國能夠戰勝各種困難險阻的“基因密碼”。

  三、怎麼看外部變局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大勢

  展望下階段,外部環境變化帶來挑戰增多,我國經濟前進道路上還將面臨不少逆流險阻。但我國有堅實的經濟基礎,有不斷增強的動力活力,有包容開放的廣闊胸襟,更有中國共産黨領導下顯著的制度優勢,這是我們衝破困難桎梏、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的堅實底氣所在。

  我國有完整的産業體系、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國經濟是一片大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為抵禦風浪築造了堅固堡壘。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連續15年穩居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地位,超四成主要工業産品産量全球第一,擁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路、高速公路網和港口集群。完備的生産體系和基礎設施,既能快速響應國際市場需求,也能有效保障國內市場供應,為經濟穩定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同時,我國市場空間廣闊,內需發展潛力巨大,能夠為經濟增長創造源源不斷的需求動力。我國有14億多人口,有全世界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國際經驗表明,每人平均GDP超過1萬美元後,消費升級持續推進,將帶動內需潛能快速釋放。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還有龐大投資需求,將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我國有蓬勃發展、持續壯大的經濟新動能。我國堅持高品質發展方向不動搖,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積極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經濟發展模式正向創新驅動型轉變。近年來,我國在一些關鍵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有效破解“卡脖子”難題,不斷打造經濟新增長點。2024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10%左右,“三新”經濟增加值佔比達到18%左右,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34%。新能源汽車、無人飛行器、人形機器人等科技感十足的新産品走向世界,AI大模型異軍突起,“人工智慧+”向各領域賦能增效,大數據、雲計算、數據租賃等前沿産業蓬勃發展,不斷打造經濟增長集群新高地,新動能快速成長將不斷為經濟發展注入新能量。

  我國有不斷擴大、更加多元的開放新格局。外部變局不會改變我國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小院高墻”不會改變我國擴大開放的既有戰略。依託于成熟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我國産品憑藉過硬的實力贏得了國際市場的良好口碑,不斷為外貿多元化發展拓展新空間。2018年以來,儘管外部環境複雜變化,但我國貨物出口額累計仍增長了50%以上,在國際出口市場份額上升到14.5%左右,穩居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2024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進出口額佔全部進出口額比重超過50%。在走出去的同時,我國也主動打開大門,向世界提供大市場和新機遇。2024年12月起,我國給予所有已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零關稅”待遇,盧安達的蜂蜜、衣索比亞的芝麻,越來越多的非洲農産品走進國門,通過貿易橋梁共用中國高品質發展紅利。

  我國有應變有術、相機而動的調控能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不少大風大浪的考驗,成功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有效應對了2018年中美經貿摩擦,成功抵禦了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2024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及時決策、果斷施策,部署所有增量政策,有效提振社會信心,增強市場活力,推動四季度經濟明顯回升。今年以來,所有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持續顯效,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接續發力,將為經濟穩定增長提供有力支撐。下階段,雖然外部環境可能更加複雜,但我們已經做了充分的估計和準備,宏觀政策還留有不少“後手”,豐富的政策工具箱將為應對各種外部風險和不確定性挑戰提供堅強保障。

  我國有總攬全局、主動變革的制度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有效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持續增強經濟韌性和後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相關領域改革措施正逐步落地,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成效顯現,這些都有利於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産力更相適應的生産關係,促進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激發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最為重要的是,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有14億多在黨領導下向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昂揚奮進的中華兒女,有無數敢打敢拼的優秀企業和企業家,這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底氣所在。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馭勢者勝。我國經濟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不斷戰勝挑戰中勇往直前。當前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逆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面臨新挑戰。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潮流不可阻擋,我國堅定走高品質發展道路的信念不會動搖,發展的“時與勢”依然在我,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大勢不會因為一時之變、一域之變而發生改變。我們要堅定信心、凝聚共識,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加力落實各項宏觀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以高品質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推動中國經濟穩中有進、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