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藝日益成為新時代文藝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網路文藝的發展。2014年10月,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網際網路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由於文字數位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路化等發展,文藝乃至社會文化面臨著重大變革。要適應形勢發展,抓好網路文藝創作生産,加強正面引導力度”。2018年8月,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推出更多健康優質的網路文藝作品”。2021年12月,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各種藝術門類互融互通,各種表現形式交叉融合,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要正確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激發創意靈感、豐富文化內涵、表達思想情感,使文藝創作呈現更有內涵、更有潛力的新境界”。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新時代網路文藝發展指明瞭方向。
當前,網路文藝在國家文藝政策的規範引導和科學技術的迭代驅動下,繼續探索自身的創作規律、産業模式和傳播路徑,總體生態持續向好,作品品質穩步提升,用戶黏性顯著增強,市場規模屢創新高,産業規模快速增長,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日益成為新時代文藝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
從題材上看,現實題材、科幻題材、歷史文化題材創作形成熱潮並持續深化探索。一方面,網路文藝迎來現實題材創作的爆發期,越來越多的網路文藝作品以獨特的文化觀察視角、藝術創作手法和網際網路媒介思維觀照現實,立體化呈現當代豐富的社會生活,日益承擔起時代記錄者的重要角色。比如,《陶三圓的春夏秋冬》聚焦河南嵩山腳下桃源村的巨變,講述三代村民接力脫貧致富的故事。《我們的賽場》圍繞貴州“村超”、“村BA”賽事,展現平凡人物的生活故事,從小切口反映鄉村振興的大背景,讓真實的故事帶領觀眾探索網路熱度背後蘊藏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網路文藝中弘揚科學精神、面向科技前沿、交織強國敘事、探索人類未來的科幻作品不斷涌現,星際文明、未來世界、進化超能、超級科技等細分題材也呈現強勁增長態勢,為新時代中國文藝奉獻出新的美學形式、類型和風格。比如,《我們生活在南京》以活潑、輕鬆、生活化的情感基調,描寫了兩名年輕人共同面對末日天災的求生故事,通過跨越時空的對話,傳遞著人性的溫暖。網路文藝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動下,“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趨勢會更加凸顯。近年來,中華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借助各種網路文藝形態得到廣泛傳播,體現出更加強烈的文化自信。比如,《中國奇譚》以青春態、年輕化的審美視角,完成了對傳統文化重要母題的深層解讀,全面展現了中國動畫賡續歷史且勇於創新的文學性、思想性和藝術表現力。
從主體上看,年輕一代正成為網路文藝的創作和消費主體,是助力網路文藝發展的積極因素。網路文藝內容特徵是當代網路用戶尤其是“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等青年人精神狀態的反映。創作主體的年輕化和多元化,提升了網路文藝各種形態的豐富性。以網路文學為例,以“90後”為代表的青年網路作家已經成為中堅力量,“00後”快速補充為新增主力。從網路電影來看,越來越多的年輕導演將網路電影作為職業生涯的重要起點。《特級英雄黃繼光》的導演就是“90後”,該作品熔鑄偉大的愛國情懷與豪邁的英雄氣概,以全新的藝術表達,使其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年輕導演們輸出了創作新理念,為網路電影行業帶來審美、技巧的年輕化升級。網路綜藝節目中,綜N代(一般是指已經製作和播出多季,具備大量觀眾關注或擁有一定話題熱度的綜藝節目)在市場、製作、觀眾等方面都保持優勢。“Z世代”用戶正在成為網際網路時代音樂用戶最主要的增量來源。年輕化是網路劇觀眾的突出特點,且有增長態勢,等等。應當説,年輕一代以其獨特的“網感”經驗推動內容形式創新,成為網路文藝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從技術上看,新技術及理念啟動新一輪網路文藝智慧化創新,交互性、沉浸性等成為網路文藝突出特徵。科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文藝創作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新的智慧技術已經對動漫、遊戲的産能提升産生了重要促進作用,正在形成網路文藝不同於傳統文藝和其他媒介藝術的突出特徵。特別是近年來,人工智慧(AI)、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網路文藝行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既深刻影響著網路文藝的創作模式和産業生態,也為受眾帶來石破天驚的審美體驗。人工智慧不僅從“文生文”發展到“文生頻”,而且可以自由組合語言、文字、聲音、圖片,使網路文藝作品從單一文字形態升級為多維、立體、互動的跨媒介形態,通過輸入文字生成高清畫面,甚至導入小説可以直接生成影視內容。2022年11月,國家網信辦等三部門發佈《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為人工智慧內容生成、虛擬人製作等深度合成服務明確規定了主體責任。當前,人工智慧衝擊波還在持續擴大,必然觸發新一輪“技”、“藝”融合過程,為文藝創新提供了新的可能。網路文藝創作正在釋放巨大潛能,迎來無限廣闊的生長空間。
從影響上看,網路文藝出海向縱深發展,影響力輻射全球。近年來,網文、網劇、網遊業已成為文化出海的新型載體,它們通過多元內容形態向全球展示充滿魅力的中國文化、中國精神,在全球颳起“中國風”。以網路文學為例,自2005年網路文學開啟外文出版授權以來,網文出海經歷了以數字版權與實體圖書出版為主的1.0時代、建立海外門戶以規模化翻譯輸出網文的2.0時代,以及主打原創模式的3.0時代。相關調研報告統計,2023年,我國網路文學行業海外市場營收規模達到43.50億元,同比增長7.06%。同時,借勢突飛猛進的人工智慧技術,網路文學創作與翻譯的瓶頸有望被突破。《中國網路文學年鑒(2023)》顯示,人工智慧翻譯技術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推出“AI翻譯+人工審校”、“AI一鍵出海”等多種翻譯模式,翻譯效率、準確率進一步提升,為網路文學深度走向世界插上騰飛的翅膀。中國網路文學作品的翻譯語種已覆蓋英語、西班牙語等20余種,涉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前,眾多充滿想像力的優秀網路文藝作品,正以春風化雨的方式引起國際受眾的共情與共鳴,在以文化人、以藝通心中彰顯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更多內容,詳見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一川文章《網路文藝:新時代文藝發展的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