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紮實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紮實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中共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結2024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為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幹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紮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以高品質發展的實際成效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一、全面看待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
2024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沉著應變、綜合施策,特別是9月下旬果斷部署所有增量政策,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有力提振市場信心,經濟實現明顯回升,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進。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4.8%。工業和服務業增速回升。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增速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産指數增長6.1%,其中房地産業生産指數增速比上月回升2.1個百分點。投資和消費繼續擴大。前11個月,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3%,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9.3%,支撐作用明顯。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0%,快於三季度平均增速。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前11個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比2023年全年低0.1個百分點。重要民生商品供給充足,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1%,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市場預期穩步改善,1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1%,連續3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
新質生産力穩步發展。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24年我國創新指數排名位居全球第11位,是10年來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技術交易持續活躍,2024年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75.6萬件,前三季度全國技術合同成交總額同比增長17.8%。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壯大。前11個月,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整合電路、工業機器人、光伏電池等高技術産品産量分別增長23.1%、11.1%、14.8%。我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形成3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2024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超過3億千瓦,佔新增裝機總量超過85%。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別完成1134.5萬輛和1126.2萬輛,同比增長34.6%和35.6%,年産銷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
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有力推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全面擘畫了新時代新征程的改革藍圖。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進佈局結構優化調整。不斷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2024年前11個月民間投資(扣除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2%。外貿出口較快增長。前11個月,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79萬億元,同比增長4.9%,其中出口增長6.7%。出口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産品出口增長8.4%,佔出口總值的59.5%。利用外資結構持續優化。前11個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8.9%,為歷史同期最高水準。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825.3億元,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11%,較2023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紮實推進。前11個月,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6%,其中出口增長8.2%。中歐班列穩定通暢運作,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2024年開行1.9萬列、運送貨物207萬標準箱,分別增長10%、9%。
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序有效。重點領域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加強,糧食安全持續鞏固,2024年全年糧食産量達到1.41萬億斤,比2023年增長1.6%,在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的基礎上,首次邁上1.4萬億斤的新臺階。能源産供儲銷體系建設持續加強,能源自給率穩定在80%以上。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穩步提升,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穩定保持在30%左右,“中國供給”在世界經濟迴圈中發揮重要作用。房地産市場出現積極變化,綜合施策促進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11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交易網簽面積連續兩個月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樓市交易更趨活躍。地方政府債務和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正在有效緩解和管控,存量債務化解紮實推進,目前我國政府負債率在70%左右,顯著低於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債務風險總體可控。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持續推進,金融領域未發生重大風險事件。
民生保障紮實有力。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30941元,同比實際增長4.9%,高於經濟增速0.1個百分點。城鄉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46,比上年同期縮小0.05。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3.88億人,覆蓋全國98.5%的人口。截至11月底,基本養老保險、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76億人、2.46億人、3.04億人。公共服務水準不斷提升,養老、托育、教育、醫療等領域普惠性服務供給不斷加強,“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全國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已近10萬家,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超41萬個。
二、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科學全面分析判斷經濟形勢,要堅持“兩點論”,既要認清問題,又要找準機遇;既要看到短期波動的“形”,更要看到長期發展的“勢”。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作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這是推動經濟結構變革、産業向中高端邁進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陣痛,是發展和前進中躲不過也繞不開的。我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攻堅克難、披荊斬棘中不斷成長壯大。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從國際看,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未來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是1990年以來“最低紀錄”,其中發達經濟體年均增速為1.7%、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為4%。大國博弈更加激烈,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可能給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帶來新一輪衝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經貿壁壘明顯增多,影響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主要經濟體陸續進入降息週期,跨境資本流動更加頻繁,可能加劇國際經濟金融市場波動。
也要看到,有利因素仍然較多。全球貿易仍具備較強韌性,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額將達33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增長3.3%,2025年全球貿易額預計將再創新高,有利於拓展國際貿易發展新空間。新興經濟體發展勢頭良好,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新興經濟體國內生産總值佔全球經濟比重從2000年的21%上升到2023年的41.2%,預計到2028年將升至43.2%。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等重大前沿技術加速迭代,培育經濟新增長點、推動産業結構深度變革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從國內看,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難度加大。國內需求不足,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消費內生動力偏弱,投資增長面臨制約,出口困難增多,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部分企業生産經營面臨困難,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具備強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積極因素在不斷累積,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經濟發展的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
——政治保障堅強有力。“兩個確立”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我們就一定能夠匯聚起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行穩致遠的強大力量,牢牢把握髮展和安全主動權,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
——制度優勢日益彰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將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當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確定的3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將有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供需潛力仍然巨大。從供給看,我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4年穩居世界第一。隨著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質生産力穩步發展,我國供給體系品質和水準將進一步提升。從需求看,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1.8億多戶經營主體,是全球超大規模且最有增長潛力的市場。隨著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綠色低碳轉型和産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等深入推進,內需市場潛力將得到有效釋放。
——宏觀政策加力提效。所有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持續發揮作用,政策工具更加豐富,逆週期調節政策仍有足夠空間。隨著“兩重”建設、“兩新”工作等重大舉措加快推進,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加力提效,政策組合效應有望持續釋放,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形成有力支撐。
總之,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只要保持定力、堅定信心,開拓進取、奮力拼搏,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就能在披荊斬棘中攀上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峰。
三、深刻領會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提煉我國經濟建設的實踐經驗,豐富拓展了我們黨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為進一步做好經濟工作、以高品質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自覺貫徹落實到經濟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深刻領會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實踐證明,中國經濟體量越大、面臨的風浪越大,掌舵領航越重要。在關鍵時刻、重要節點,黨中央及時研判形勢、作出決策部署,確保了我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做好新征程經濟工作,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經濟工作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指引的正確方向前進。
深刻領會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係,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但也要看到,市場可能存在失靈、無序等問題,政府必須及時補位,矯正市場失靈,規範競爭秩序,優化市場環境。只有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該放給市場的放足、放到位,該政府管理的管好、管到位,才能讓經濟活動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做好新征程經濟工作,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
深刻領會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係,暢通國民經濟迴圈。供給和需求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係。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當前,我國國內需求不足,外部需求面臨國際形勢不穩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不利影響。擴大內需既關係經濟穩定,也關係經濟安全,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做好新征程經濟工作,要堅持供需兩側協同發力,增強供給與需求的適配性、平衡性,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準動態平衡。
深刻領會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傳統産業在我國製造業中佔比超過80%,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産業,而是既要推動新興産業“立起來”,又要推動傳統産業“穩得住”。當前,各地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産業基礎和比較優勢不同,必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把培育壯大新動能和改造提升舊動能有機結合起來。做好新征程經濟工作,既要培育壯大新興産業,謀劃佈局未來産業,讓“新芽成大樹”,也要充分運用先進技術、前沿技術來改造提升傳統産業,讓“老樹發新枝”,推動新舊發展動能平穩接續轉換。
深刻領會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係,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做優增量可以促進經濟結構升級,拓展發展新空間;盤活存量可以提升經濟發展活力,穩固經濟基本盤。經過長期發展,我國已經積累了規模巨大的資産,也形成了較大規模負債,必須加強資産管理和負債管理。做好新征程經濟工作,要統籌用好各類增量資源和存量資源,持續推動産業園區“騰籠換鳥”,落實好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盤活存量土地等政策,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産力佈局優化,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能。
深刻領會必須統籌好提升品質和做大總量的關係,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推動高品質發展,既要以擴大規模、做大總量的“量變”為基礎,又要以提升品質、提高效率的“質變”為目標。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經濟發展的速度、結構、品質、效益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做好新征程經濟工作,要用好我國巨大經濟體量、超大規模市場、強大産業配套和大量勤勞智慧高素質勞動者及企業家人才等方面優勢,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高品質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四、落實落細黨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5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重點任務作出全面系統部署,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後破,系統整合、協同配合。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要堅定不移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加強財政、貨幣、就業、投資、消費、産業、區域、價格、環保、監管等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提高政策整體效能。大力提振消費,加力做好“兩新”工作,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促進消費擴量提質增效。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更大力度推動“兩重”建設,更好統籌“硬投資”和“軟建設”,儘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持續推動重大項目引入民間資本。強化經濟形勢和政策宣傳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加強預期管理。
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持續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超前佈局重大科技項目。大力支援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加強供需調控和産銷銜接。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加快新興産業發展和未來産業培育,抓好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
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突出抓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實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修訂出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破除市場準入壁壘。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加強監管,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高品質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出臺。加快完善現代流通體系,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全力穩外貿、穩外資,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全力保障中歐班列安全穩定暢通運作。
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保持糧食播種面積總體穩定。大力提升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全力確保重要産業鏈供應鏈安全。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推動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工作。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拓寬經濟發展空間。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疊加效應,統籌區域戰略深化實施和區域聯動融合發展,不折不扣抓好重大戰略貫徹落實。提升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培育新的增長極。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更大力度穩定就業,著力促進居民增收。加強生態系統修復治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準,擴大普惠養老服務,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繼續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供應保障,守住兜牢社會民生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