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是忠實傳承黨的初心使命的精神高地
作者:顏曉峰(天津大學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共産黨走過百年的光輝歷程,同時也是黨的偉大精神的發展歷程,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雷鋒精神就是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時代成果。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迎來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新征程上學雷鋒,就是要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高度領悟雷鋒精神,牢牢把握黨的初心使命這一貫通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之中的精神品質,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雷鋒精神是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時代成果
中國共産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中國共産黨人必須始終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無畏的犧牲精神、不懈的奮鬥動力。中國共産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産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産黨的精神之源。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歷經磨難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要打敗強大敵人、走過艱險路程、戰勝嚴峻挑戰,必須始終保持強大的精神力量、堅韌的鬥爭意志。在100多年的非凡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建起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保證了我們黨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産黨人艱苦奮鬥、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雷鋒精神是在偉大建黨精神的哺育下、在中國共産黨人系列偉大精神的感召下形成的,同時因其偉大共産主義戰士的高尚境界和獨特貢獻,成為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雷鋒精神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産生的偉大精神,展現的是新中國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精神風貌,是廣大人民站起來了的主人翁精神。雷鋒精神是從基層勞動者、普通黨員中産生的偉大精神,平凡的人生蘊含著高尚的精神。雷鋒精神是人民軍隊在和平年代産生的偉大精神,同樣彰顯了人民子弟兵本色。
雷鋒精神,就是在雷鋒一生的模範行為中,表現出來的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2013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雷鋒、郭明義、羅陽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
二、雷鋒精神樹立了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光輝典範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這是新時代新征程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是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必然要求。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根深枝壯、葉茂果盛,包含著十分豐富的精神品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貫穿黨的偉大精神所有成果中的一條紅線。
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的神聖職責和每一名共産黨員的終身追求,是激勵廣大黨員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雷鋒精神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偉大精神,之所以能夠歷經60年仍然在廣大黨員和群眾中成為景仰的對象,是由於雷鋒精神樹立了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光輝典範。60年來,學雷鋒活動在全國持續深入開展,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雷鋒的事跡深入人心,雷鋒精神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黨員學雷鋒,心中裝的是理想,腦裏想的是人民;群眾學雷鋒,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讓有限的人生創造美好。
雷鋒經歷了新舊社會兩重天的鮮明對比,翻身解放、當家作主,從心底裏對黨、祖國、社會主義無比熱愛。無論是入黨前還是入黨後,黨的理想追求就是他的信仰信念,黨的初心使命就是他的人生目標。雷鋒在入伍那天的日記裏寫道:“聽黨的話,服從命令聽指揮。黨指向那裏,我就衝向那裏。”“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唱出了學雷鋒的根本要求。正如60年前鄧小平同志為雷鋒題詞所言,“誰願當一個真正的共産主義者,就應該向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
雷鋒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1944年,毛澤東寫下了《為人民服務》,悼念張思德同志,號召學習張思德精神。1963年,毛澤東又寫下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雷鋒精神就是張思德精神在社會主義時期的傳承和發揚。
雷鋒在新中國成立後,當過記工員、通訊員、拖拉機手、推土機手、汽車兵等,他把報效國家、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與精益求精、盡職盡責地做好每項本職工作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把愛崗敬業作為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基本途徑,“甘於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雷鋒走到哪都留下了閃光的腳印,被評為工作模範、節約標兵、紅旗手、模範共青團員等,被譽為“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精神不僅寫在了《雷鋒日記》之中,更是寫在了雷鋒事跡之中,是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行勝於言的典範。
雷鋒的一生是有志者的一生,是奮鬥者的一生,他心中始終有著如火熱情和澎湃激情,唯有如此,才能盡其所能、永不懈怠地為黨、國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貢獻,才能實現美好理想和人生價值。16歲那年,雷鋒的發言被班主任夏柳寫在筆電上:“我響應黨的號召……決心做個好農民,駕起拖拉機耕耘祖國大地;將來,如果祖國需要,我就去做個好工人建設祖國;將來,如果祖國需要,我就去參軍做個好戰士,拿起槍用生命和鮮血保衛祖國,做人類英雄。”
雷鋒是以對人民群眾的大愛之心,竭盡己力,關心和幫助他人,並以此為最大幸福。當學校輔導員,他積極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會上,他主動獻愛心、送溫暖、助他人,“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三、雷鋒精神是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始終贏得人民擁護的強大精神力量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在新征程上更好弘揚雷鋒精神,要求更好發揮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對於廣大黨員幹部來説,就是要將雷鋒精神作為破解大黨獨有難題,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動力,像雷鋒那樣忠實傳承、全力踐行黨的初心使命。通過黨員、幹部的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讓學雷鋒在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風,讓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全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在全社會和全體人民中形成強大的感召力動員力,帶領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用新的偉大奮鬥創造新的偉業的強大力量。
如何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在大黨面對的獨有難題中,首先要解決的難題。這是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鬥、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必須邁過的一道坎。如何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個大黨獨有難題,表現在許多方面,集中起來就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怎樣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將如何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大黨獨有難題加以破解,總結經驗、揭示規律,為全黨永遠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指明瞭方向。新征程上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對於全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起到有力和有效的促進作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重要指示精神,必將在全黨更加堅定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始終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進一步強化黨的最大政治優勢。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在社會思潮繁雜、價值觀念衝突、資訊渠道多樣、意識形態領域鬥爭激烈的環境中,確保9600多萬名的黨員隊伍保持先進性純潔性,需要作出艱苦努力,不可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雷鋒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顯得彌足珍貴,傳承雷鋒精神顯得格外重要。學習雷鋒堅守初心使命,能夠為廣大黨員幹部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提供豐厚精神營養和強大精神激勵。
學習雷鋒堅守初心使命,要做到經受執政考驗,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防止以權謀私;經受改革開放考驗,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消費至上、理想虛無的腐朽因素帶來的消極影響,遏制奢靡之風;經受市場經濟考驗,決不把市場交易規則運用於權力運用過程,抵禦利益誘惑;經受外部環境考驗,敢於鬥爭、敢於亮劍,挺起脊梁骨。
學習雷鋒堅守初心使命,要克服精神懈怠危險,保持不懈奮鬥精神。信仰信念需要一代代共産黨人接續堅守,需要每一名共産黨員一生堅守。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指出:“要加強能力提升,讓領導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援,我們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反之,我們將一事無成,甚至走向衰敗。要克服消極腐敗危險,堅守黨的性質宗旨。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充分彰顯了黨推進自我革命的決心和意志。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偉大實踐,也是確保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偉大實踐。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每一步進展、每一項成就,都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實際行動。深入學習雷鋒、弘揚雷鋒精神,黨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同心協力奮進新征程、實現新目標,走好新的趕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