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吳瀚飛: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

2022-11-14 13:1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提出:“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並對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作出全面部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高度,對加快建設人才強國作出的戰略謀劃,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充分認識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黨和人民事業要不斷發展,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們黨始終重視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團結和支援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勢和發展規律,準確判斷我國發展階段和歷史方位,突出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作出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有力地推動了人才隊伍快速壯大、人才效能持續增強、人才比較優勢穩步增強,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立足全局、面向未來,深刻指出:“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極端重要性。

  (一)人才是創新的根本。創新是第一動力,是推動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於核心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創新的根本在人才”。人才資源作為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對於建設創新型國傢具有重要支撐作用。10年來,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太、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電腦、衛星導航、量子資訊、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製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這一系列成果都取決於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和創新作用的有效發揮。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快速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據統計,我國2021年研發人員的總量是2012年的1.7倍,居世界首位。實踐充分證明,廣大人才在國家創新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深入推進,人才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凸顯。因此,必須更加重視人才,更多地培養造就高水準創新人才,並激發他們的創新創造活力,以更好地為我國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二)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一以貫之的主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堅持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徵和作用更加明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也充分證明了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領力量,是國家民族事業發展的支撐性力量。在實現中國夢“關鍵一程”上,人才服務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作卓有成效,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逐年提升,對推動高品質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必須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促進人才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有效發揮人才資源對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支撐作用。

  (三)人才競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人才競爭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哪個國家擁有人才上的優勢,哪個國家最後就會擁有實力上的優勢。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也必然是具有人才競爭優勢的國家。當今世界,在綜合國力競爭中,圍繞科技制高點和高端人才的競爭空前激烈。世界各國競相將增強人才競爭優勢上升為國家戰略,構建國家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宏大、門類最齊全的人才資源大國。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是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潛在力量和後發優勢。由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必須切實提高對人才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決定性作用的認識,充分開發利用國內國際人才資源,努力培養引進使用更多優秀人才,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以進一步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二、全面把握新時代人才強國的豐富內涵

  黨的二十大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同時提出,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交通強國、網路強國、農業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教育強國、科技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等,這些都離不開人才強國的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遠戰略思維、宏闊全球視野、強烈歷史擔當,把人才強國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親自關懷、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全面系統深刻地回答了為什麼建設人才強國、什麼是人才強國、怎樣建設人才強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化了對人才事業發展的規律性認識,為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對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我們要全面系統地認真學習、深刻領會。

  (一)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證,為加快人才強國建設提供了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我國人才體系的鮮明政治優勢,也是建設人才強國的“綱”和“本”。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黨要領導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對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領,全方位支援人才、幫助人才,千方百計造就人才、成就人才。

  (二)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戰略,把人才的重要地位提高到了戰略高度。堅持人才引領發展,就是要堅持人才引領驅動,突出人才在國家創新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須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最優先位置,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養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

  (三)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目標方向,闡明瞭我國人才工作的坐標。“四個面向”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出發,聚焦新時代重點用才領域,明確了廣大人才科研報國的方向。必須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對標世界一流水準,根據國家發展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實現人才隊伍規模、結構、品質、效益、安全相統一。

  (四)堅持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點任務,指明瞭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戰略重點。培養是基礎、用好是目的,二者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確保了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必須堅定人才培養自信,造就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用好用活各類人才,大膽使用青年人才,放開視野選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五)堅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為釋放我國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提供了基礎條件。改革出動力、改革增活力,最終也要靠改革構築我國人才制度優勢。必須破除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科技競爭優勢,加快形成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

  (六)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體現了我們黨在堅定不移推進民族復興大業中宏闊的人才視野和戰略眼光。中國發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參與,中國發展也為世界人才提供機遇。必須著眼高精尖缺,堅持需求導向,用好全球創新資源,精準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七)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社會條件,明確了營造良好環境的著力點。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要把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作為重要前提,助推人才成長成才、發揮作用。必須積極營造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社會環境,公正平等、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工作環境,待遇適當、保障有力的生活環境,為人才心無旁騖鑽研業務創造良好條件。

  (八)堅持弘揚科學家精神。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領和思想保證,為廣大人才建功新時代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只有弘揚科學家精神,才能激勵各類人才投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必須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教育引導各類人才矢志愛國奮鬥、銳意開拓創新。

  三、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黨的二十大報告緊緊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需要和國際人才競爭新態勢,第一次在黨代會報告中將人才強國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行集中論述,並作出專題部署。這是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對人才強國作出的頂層設計,為加快建設人才強國錨定了新坐標、樹立了新標桿、描繪了新願景。我們必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把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引導廣大人才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關鍵是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只有在黨的領導下,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才能確保人才強國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要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為人才“保駕護航”,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要教育引導廣大人才弘揚科學家精神,服務國家、造福人民、開拓創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二)完善人才戰略佈局,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要緊扣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把人才集聚和重大戰略實施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做到重大戰略部署到哪、人才集聚就跟進到哪,黨和國家事業急需緊缺什麼人才、就優先集聚什麼人才。要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三)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人類歷史上,科技和人才總是向發展勢頭好、文明程度高、創新最活躍的地方集聚。現在,我國正處於政治最穩定、經濟最繁榮、創新最活躍的時期,必須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要堅持重點佈局、梯次推進,堅持試點先行、改革牽引,促進人才區域合理佈局和協調發展,加快形成戰略支點和雁陣格局。要著力建設高水準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平臺,為我國人才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牽引力和驅動力,加快形成我國在諸多領域人才競爭比較優勢。

  (四)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戰略人才站在國際科技前沿、引領科技自主創新、承擔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是支撐我國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實踐標準,樹立長遠眼光,把解決“燃眉之急”和滿足長遠所需統籌起來,不斷壯大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要堅持全球視野,加強人才國際交流,千方百計引進頂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資源為我所用,用好用活各類人才。

  (五)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必須通過改革建立起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要堅持問題導向,以激發活力為核心,堅決破除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流動、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現象。要根據需要和實際,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鬆綁,把人才從科研管理的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要充分發揮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保障作用,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