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正在書寫怎樣的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深刻改變著中國,也深刻影響著世界。在人類現代化進程、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上,中國式現代化正在書寫怎樣的嶄新篇章?本期學術版對此進行探討。
——編 者
對推進人類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學術圓桌)
張蘊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使中國成為“世界現代化的增長極”,深刻影響了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對破解人類社會發展難題、推進人類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探索適合自己的現代化發展方式
作為現代文明的核心特徵,現代化是一個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在內的綜合發展進程。儘管各國在現代化發展中互有關聯,但現代化發展進程往往並不同步,推進現代化的道路和方式也各不相同。作為人類共同的探索和實踐,世界現代化進程呈現多樣性特點。後發國家推進現代化,可以借鑒先行者的成功經驗,但照抄照搬鮮有成功者。只有走出符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探索出適合自身實際的現代化發展方式,才能平穩有力推進現代化。
近代以來,中國對實現現代化有著強烈的追求,併為之進行了艱辛探索。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開啟了獨立自主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駛入快車道。我們構建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實行積極主動的開放政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化發展方式,加快了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疊加發展。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實踐證明,不照抄照搬西方國家現代化模式,堅持獨立自主開闢現代化發展道路,立足本國國情探索適合自己的現代化發展方式,是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啟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世界上不存在定於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錨定自己的現代化目標,立足本國國情就能夠探索出自己的現代化道路。
科學回答現代化的本質是什麼這一重大命題
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是一場深刻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先天性地包含著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克服的局限性。這種以資本為驅動的現代化在帶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精神空虛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目標,既促進物的全面豐富,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超越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局限性。
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注重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通過有效的減貧和扶貧政策舉措,實現了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持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逐步構建起全民共用的基本醫療保險體系、養老保險體系等。中國在實現快速現代化的過程中,保持了社會穩定有序,並且不斷提升全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的水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式現代化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努力促進物質富足、精神富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如果現代化的成果不能惠及最大多數的人,或者造成人精神空虛,這樣的現代化就走錯了方向。這也正是人類當下遭遇的一些現代化問題的癥結所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只有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現代化才有不竭的動力,現代化之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走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新路
回顧世界現代化進程可以發現,以傳統工業化為主要推動力的現代化在給世界帶來前所未有大發展的同時,也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重大危機。一些國家未能處理好生産與生態關係帶來的嚴重後果警示我們,人類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新路。
中國式現代化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佈局,創造性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綠色發展理念,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們推動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把“綠色”寫入新發展理念,把“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之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生態環境品質實實在在的改善,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作為人口規模巨大、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的國家,中國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其影響不僅僅限于自身,對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為後發現代化國家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摒棄輕視自然、支配自然、破壞自然的錯誤觀念,處理好生産和生態的關係,走綠色發展之路提供了中國智慧。
(作者為山東大學教授)
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學術圓桌)
豐子義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次巨大轉型,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進步。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不僅為人類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而且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文明新形態賡續中華文明的優秀基因,彰顯社會主義文明的本質屬性,凝結著現代文明的時代精華,具有整合性、融合性和創新性、創造性,展現了人類文明向上向前發展的光明前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其中一點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入推進,人類文明新形態將更加生機蓬勃,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拓展人類文明發展路徑。近代以來人類社會的現代化,是以資本主義為開端、以西方國家為主體,因而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曾被很多人認為是唯一的。但一些發展中國家追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理念和發展道路,到頭來卻並沒有解決好自身的發展問題。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是後發性的,其發展的背景、起點、推進方式以及在世界體系中的位置、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等都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解決這些複雜矛盾和問題,沒有現成答案,而要著眼于自身的歷史文化和國情實際,探索適合自己的道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既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又根據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賦予現代化鮮明的中國特色,探索出獨具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並且獲得了巨大成功。中國的成功實踐,拓展了人類文明發展的路徑,也向世界説明瞭一個道理:治理一個國家,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走自己的路,並不是排斥借鑒別人的路,而是強調克服盲從,加強自主的理論和實踐探索。這樣的成功探索,對現代化和人類文明進程都是新的推動和拓展。
豐富人類文明內涵。中國式現代化是在遵循世界現代化發展一般規律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本國實際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由此開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既遵循人類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更有創新創造,彰顯鮮明的中國特色,豐富了人類文明的內涵。比如,中國提出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全過程人民民主等重要思想理念,為人類文明增添了新的內涵,提高了人類文明程度。在現代化探索進程中,許多立足中國大地、著眼解決現實問題的創新創造具有深遠意義。比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超越了以往單一強調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轉型的發展理論,為發展中國家擺脫有增長無發展的低度發展問題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再如,在經濟發展史上,從來沒有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成功結合的先例。我們黨立足國情和發展階段,創造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起富有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産力。這樣的創新創造,拓展和深化了人們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也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經驗。
為人類文明發展注入新動力。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組織實施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使佔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擺脫了絕對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動力。中國把自身發展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結合起來,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打造當今世界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給參與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機會。在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復蘇帶來嚴重不利影響、人類發展指數連續下降的嚴峻時刻,中國提出並以一系列務實舉措推進全球發展倡議,為徬徨于十字路口的全球發展事業注入希望和動力。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在與世界各國的良性互動中推進,不斷為世界發展提供機遇、貢獻力量。
指引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確方向。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之間聯繫日益緊密,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人類文明成果空前繁榮。但與此同時,人類面臨的矛盾和挑戰層出不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挑戰交織疊加。面對全球性問題,有的國家將其歸咎於經濟全球化,築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高墻”;有的國家以冷戰思維思考問題,試圖用遏制、對抗的辦法解決世界發展的矛盾和問題。事實證明,這些思維和主張不僅行不通,還會將世界帶入分裂對抗的危險境地。站在人類文明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面對“世界向何處去、人類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理念,為構建美好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立足全人類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倡導命運與共、團結合作、多贏共贏,指引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確方向。中國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注重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互利合作,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世界上的有識之士越發認識到,霸道強權從來不是一個文明走向強盛的必然選項,零和博弈、你輸我贏也不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出路;只有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人類文明才能永續繁榮。
深化文明交往的規律性認識。人類文明是隨著人類交往的擴大而形成、發展起來的。在人類文明體系中,各種文明都有自己的獨特價值。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取長補短、交流交融,人類文明才能綿延不息、繁榮興盛。如果封閉自己或者企圖以“文明優越論”“文明衝突論”改造同化其他文明,就會給自己、給人類文明發展帶來災難。歷史上,中華文明在兼收並蓄、博採眾長中不斷發展。而今,中國式現代化也在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中推進和拓展,並以平等交流互鑒的方式豐富人類文明,促進人類文明的整體進步。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的特質,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中國式現代化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指明不同文明的正確相處之道,深化人類對文明交往的規律性認識,促進人類文明持續發展進步。
(作者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為人類對現代化理論的探索作出新貢獻(學術圓桌)
曾 峻
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成熟、實踐上不斷豐富,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瞭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等重大問題,闡明瞭在現代化問題上的鮮明立場和主張,形成了全新的現代化理論,為人類對現代化理論的探索作出新貢獻。
形成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主義原則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即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即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品質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同時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鬥爭精神。從根本方向、領導力量、發展道路、基本特徵、根本價值到總體目標、戰略步驟、重點任務、根本動力、推進路徑、戰略保障等,我們黨對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怎樣實現現代化形成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的科學認識,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切合中國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原則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摒棄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走出立足中國國情、不同於西方的現代化新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説明,資本主義不是通往現代化的唯一制度選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得益彰……各個領域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創造,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先進性、開放性和生命力。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對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的超越。
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鮮明的主體意識。人類歷史表明,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之所以能夠不斷創造新的輝煌,就在於始終立足中國國情,堅持獨立自主,並以兼收並蓄姿態吸收人類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但反對照抄照搬,反對把其他國家的做法絕對化、教條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繼續堅守獨立自主的立場,弘揚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打破西方對現代化理論和話語的壟斷,拓展人類對現代化的規律性認識
從人類現代化的發展時序看,西方國家現代化處於先發行列並在全球範圍內産生了廣泛影響,一度成為一些發展中國家效倣的樣板。與此相對應,基於西方實踐建構起來、反映西方國家現代化規律的現代化理論被一些人奉為金科玉律。這種外部以經濟和軍事實力為支撐、內部以資本及其政治代理人為支撐的理論和話語壟斷,導致一些人認為無論是現代化的標準還是實現路徑都應模倣西方,從而陷入西方現代化理論和話語的迷思中,以致一些國家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其結果不僅沒有實現現代化,還導致國家發展失序、社會動蕩不安。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於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現代化的全新方向和圖景,使人類對現代化問題有了嶄新的認識。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推進和拓展,形成了一系列現代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打破了西方對現代化理論和話語的壟斷,不斷拓展和深化人類對現代化的規律性認識。
內涵拓展。人類對現代化標準、對現代性的理解應是與時俱進發展、面向各國開放的話語體系,不能把根據少數國家實踐形成的認識固定化、絕對化。各國都可以根據自身現實國情、經濟社會發展條件、歷史文化傳統等探索實現現代化的途徑,並在實踐基礎上總結關於現代化建設的規律,豐富拓展人類對什麼是現代化、評價現代化的標準是什麼等問題的認識。比如,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現代化成果是否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增強等作為重要評價標準,為破解人類現代化進程中兩極分化等難題指明瞭方向。
道路拓展。現代化道路是多元多樣的,各國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各自情況獨立自主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大地上內生性演化而來的,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與中國現代化發展實際的緊密結合,具有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深厚底蘊,彰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對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強烈追求,體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人民的艱辛探索。同時中國式現代化博採眾長,並運用審慎鑒別、區別對待的科學方法,堅持以我為主,實現對人類現代化有益經驗的為我所用。
方式拓展。展現現代性及其蘊含的共同價值的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共同價值,也是各國現代化的共同追求。它們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各國實踐中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民主,中國根據本國國情和人民期待,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把民主價值和理念轉化為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轉化為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豐富拓展了人類政治文明。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