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曹洪欣:以“生命至上”為導向,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2022-10-24 15:36:00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作者:曹洪欣 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首席研究員,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傳承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目標與主要任務,內涵豐富,思想深邃,令人振奮,催人奮進。

  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貫穿其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全面理解把握生命至上的深刻內涵,致力為民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生命健康服務,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準,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責任使命,也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需求,更是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我國新冠肺炎防控充分體現了“生命至上”的理念,近3年來,通過疫情防控,民眾的生命觀、健康觀發生了巨大變化,珍惜生命、健康幸福、遠離疾病成為當代最時尚的追求。幾千年來,中醫學倡導“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的理念;對人的生命源頭,主張“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兩精相搏,謂之神”的天人合一觀,從孕育到生、長、壯、老,體現了敬畏、珍惜與享受生命的全過程,從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結合新冠疫情防治與維護生命健康需求、健康中國建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大力推進從以疾病為中心、以健康為中心,向以生命為中心轉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指示精神,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正是新時代國家、社會與人民現代化發展的戰略選擇。

  中醫學理論與實踐基於動態的生命觀,在人身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突出以人為本的辨證論治的個體化診療模式,注重“天人合一”“形神統一”“臟腑經絡和調”的整體觀念,秉持“生、長、壯、老、已”的動態平衡觀,女子以七歲、男子以八歲為週期的生理病理變化,以及內服、外用、藥物與非藥物等豐富多彩的治療方法,不僅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歷史貢獻,而且對當代與未來維護生命與健康、養生保健與防病治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珍惜生命而養生保健不得病,辨證論治早期干預而控制病情不得大病,綜合調理促進康復而恢復人體功能等領域具有獨特優勢。發掘與弘揚中醫對生命、健康與疾病認知理論與實踐精華,有利於全方位、全過程維護生命健康與高品質防病治病,更有利於傳播中華優秀文化與滿足現代化建設對維護生命、健康與疾病防治的廣泛需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健康中國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基礎,積極推進健康中國行動,不斷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與傳承創新能力,踐行養生保健以中醫藥為主導、重大疾病中西醫協同、疾病康復以中醫藥為核心的人人享有中醫藥服務的格局,注重從健全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向全過程、全方位、高品質生命健康服務發展。大力培養面向基層的全科中醫專業人才、培養中醫藥服務公共衛生人才,適應人人珍惜生命、維護健康與防病治病的廣泛需求。依據《中醫藥法》,加快發掘中醫藥精華的示範性項目——中醫藥經典名方研製,為服務民眾生命健康提供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中藥品牌。加快推進《中華醫藏》編撰出版,為中醫藥守正創新提供文獻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是中醫藥事業與産業發展的源泉與動力,也是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全面高品質發展的永恒主題。全面落實黨和政府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與任務,核心是中醫藥人的自信、自立、自強,我們中醫藥人是傳承創新的主體,要勇於擔當,團結協作,奮發有為,為中醫藥服務健康中國建設、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服務人類健康貢獻力量。

  提高全民健康水準貴在提高全民對生命健康的認知水準和能力,強化人人是維護生命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理念,特別是從合理的生活方式做起,如中醫強調的順應自然、動靜結合、形神共養、飲食有節、起居規律、勞逸適度、情志調暢、提高適應能力,構建適合自身特點的養生保健模式等。掌握一定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方法,防患于未然,有利於生命健康維護與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從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