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理論看得見、摸得著
8月,烈日炎炎,正值午休,黑龍江省委黨校主題教室一樓門前已排起長隊。全國各地學習團隊慕名而來,感悟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偉力。教務人員介紹,最近的團隊參觀學習預約已排到1個月後。專程從河北石家莊趕來參觀學習的學員樂敏説,每節課只短短15分鐘,卻直擊心靈,讓理論看得見、摸得著。
這是什麼樣的思政課?唱、講、演、讀、聽,多維立體沉浸式教學;變“講臺”為“舞臺”,變“講理論”為“講故事”,讓黨校學習由“漫灌”變“滴灌”…… 黑龍江省委黨校(黑龍江省行政學院)創新建成5個特色主題教室,開發全新教學模式,從新、實、效三個層面破題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新媒體教學活化理論,變“講臺”為“舞臺”
去年9月,黑龍江省委黨校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總書記黑土情懷”“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紅色家風”“龍江‘四大精神’”“我的家鄉黑龍江”5個特色主題教室。與傳統教室桌椅佈置不同,在這些教室,大螢幕環繞,A字形講臺延伸,學員沿臺階而坐。這裡更像一個舞臺,情景表演、情景訪談等互動式、沉浸式教學方式提升了黨課參與度。
在龍江“四大精神”主題教室,八女投江、開發北大荒、建設大油田等情景劇輪番上演。身著舊軍裝的學員拉著犁杖緩緩走到講臺中央,再現當年退伍軍人合力開荒場景,授課教師孫昭在一旁伴著音樂和歷史影像資料娓娓道來,參訓學員專注聽講。“重溫偉大建黨精神,回顧先輩的忘我奮鬥,我們今天哪有懈怠的理由。”黑龍江省教育廳駐依安縣建設村第一書記蹇木慶説。
“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主題教室裏,黑龍江省委黨校教授樸林全程沒有講稿,以《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為題的微課卻引人入勝。他從一個個扶貧故事講起,將故事和視頻串聯,鏗鏘有力地朗誦《念奴嬌 追思焦裕祿》,結束時學員自發起立鼓掌,直呼“沒聽夠”。
“過去講黨的創新理論專題課,更多是理論解析,我們的‘新’在於學習好總書記的方法論,在新媒體教學中用講故事的方式講好黨的創新理論。”黑龍江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劉紅岩説。
案例故事接地氣,變“漫灌”為“滴灌”
在“總書記黑土情懷”主題教室農業板塊,一棵“玉米樹”上挂著澱粉、酒精、色氨酸等數十種“果實”。“這棵樹模型是綏化市玉米深加工産業鏈招商圖譜,形象地説明瞭全省落實‘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嘗試。”黑龍江省委黨校教授陳晨説,“實”就是牢牢聯繫省情實際和工作實踐,讓學員看明白、學明白、幹明白,教學由“漫灌”變“滴灌”,更加精準。
“我的家鄉黑龍江”主題教室開啟以“唱”寓教模式。在播放《我愛你塞北的雪》《烏蘇裏船歌》等經典歌曲後,黑龍江省委黨校教授劉瑞華結合視頻,講起北極哨所邊防戰士以及最北“夫妻警務室”等故事,將黑龍江維護國家國防、糧食、生態、能源、産業“五大安全”的擔當作為,變成了一個個接地氣的身邊人和事。有時,視頻中的主人公也會被邀請到課堂與學員互動。
“紅色家風”主題教室以“讀”為教學方式,通過讀家書、懺悔錄,將紅色家風啟示和反面家風警示有機結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兩會熱點問題透視……目前黑龍江省委黨校已打造理論教育、黨性教育、省情教育等特色微課100余門,將最新理論成果轉化為教學實踐。
“微課雖短卻有嚴謹理論體系,表達精煉,比過去講2個小時的大課難多了,有的課件改了20多遍。”樸林説。黨校中青班學員張鑫説:“微課就像一顆種子,紮根在我們心裏,點燃了我們的求知欲。”
破解培訓難題,打造紅色“輕騎兵”
主題教室用故事抓住感人點、情感線、思想面,以小見大、以情育人,教學實效入腦入心。
“之前個別基層幹部對黑土地保護的思想認識不到位,有的在整改工作中還存在再等等的錯誤認識。”黑龍江省委黨校副校長閻喜鳳舉例説,省內一個地市曾因黑土地保護不力,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通報,當地負責人主動聯繫省委黨校,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專題教學,通過深入淺出的事例講解,幹部思想迅速統一,推動工作更加有力。
哈爾濱市醫保局局長楊天悅説,新教學模式破解了兩個問題,一是新時代思政課如何通過載體及形式創新,找準路徑,內化於心、外化于行;二是如何將教學科研與本地實踐結合,讓黨的創新理論更有傳播力、吸引力。
“過去教學照本宣科、空談理論,有時老師下課了,學員還沒睡醒,主要是教學的高品質內容供給不足。”一位學員説,這種教學創新破解了黨員幹部培訓中“最後一公里”難題。
劉紅岩介紹,目前主題教室教育不僅面向黨政幹部,也向高校思政教師和社區群眾等各界開放。通過教學創新精準施策,初步實現“眾口可調”,累計培訓全國各地幹部群眾萬餘人。
一些學員和專家認為,受師資、場地等教學資源限制,這種教學模式潛能尚未完全釋放,建議將特色主題教室教學創新模式在全國推廣,打造成理論戰線的紅色“輕騎兵”,探索主題教室教學與高校思政課共用共學,培養重點骨幹教師持續探索微課創新。同時,將特色教育向市縣黨校延伸,讓更多基層黨員幹部受教育,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地入腦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