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助理擴招並非權宜之計
作者:佘惠敏
近日,科技部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科研助理崗位加大開發落實力度,截至8月31日,科研助理崗吸納17.9萬人就業,其中2022屆高校畢業生15萬人。
科研助理崗位擴招,在當前就業壓力下,堪稱實實在在的好消息。不過,也有很多畢業生心存疑慮:科研助理崗位有前途嗎?
科研助理是從事科研項目輔助研究、實驗(工程)設施運作維護和實驗技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學術助理和財務助理等工作的人員。在現代科學研究日益複雜化、組織化、專業化的分工背景下,這個崗位非常必要,也是國際通行設置。曾經有一項對北京市科研人員的問卷調查顯示,“研究輔助人員太少”是科研人員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甚至超過了“缺乏科研經費支援”。
如何讓科研助理擴招成為有利於國家、機構和畢業生的多贏選擇?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對政府而言,應該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保障。在建設科技強國的大目標下,科研助理擴招不應滿足於緩解就業壓力的短期目標,而應立足長遠做好制度建設,要站在完善科研人才培養體系、促進科創活力、提升創新能力的高度來進行改革,讓科研助理成為科技人才的蓄水池和後備軍,而不是打雜工和臨時工。今年印發的《科技部等七部門關於做好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和落實工作的通知》中,就強調加強科研助理崗位服務保障,包括為科研助理辦理社保及住房公積金,科研助理崗位經費可按規定從科研活動直接支出中列支等具體內容。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進步。
對機構而言,應該依據自身需求做好崗位設置及薪酬給付。目前,設置科研助理崗位的機構主要是高校、院所、企業,科研助理可以幫助這些機構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提高科研效率。但也有一些科研助理崗位定位不明確,管理體系不健全,人員專業素養與崗位需求不匹配。機構應以提升整體創新能力為目標,依據自身特點和實際需求設置科研助理崗位,設定公平適用的考核評價標準,提供有市場競爭力的崗位薪酬,並暢通科研助理的職業成長路徑。
對畢業生而言,可以在科研助理崗位上加強學習,探索自身能力邊界,在不斷嘗試中明確未來職業發展方向。科研是創新工作,兼具探索性和不確定性。科研人才的成長和選拔,同樣需要不斷探索和嘗試。科研助理崗位靈活機動,擁有大量學習鍛鍊機會和較多自由支配時間,具備多種發展可能。畢業生經過科研助理崗位的鍛鍊,可以帶著科研工作經歷進入下一階段的就業、創業和升學中。在這個崗位上,有人繼續深造拿學位、堅定了走學術道路的決心,有人轉向後勤管理、成為項目管理專家。科研助理多為朝氣蓬勃的青年,這個崗位給他們增加了學習蓄能和再次選擇的機會,成為人生旅途的“加油站”。
科研助理是我國科技創新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讓科研助理崗位擴招成為雙向奔赴的多贏選擇,而非彼此將就的權宜之計。(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