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農田水利建設水準
作者:郭 珍(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今年夏季,南方持續高溫乾旱的氣候災害給秋糧豐産豐收帶來不小挑戰。不過,通過新建農田水利設施、有效利用已有農田水利設施等一系列舉措,秋糧生産依舊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未來一段時間,還需築牢糧食豐産豐收的農田水利設施基底,增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韌性。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農田水利設施的投資力度,大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小微型水利項目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一大批農田水利項目實施,農田水利設施體系進一步完善。但在農田水利設施供給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方面,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率仍有待提升。目前,農田水利項目繁多,這些項目分別屬於不同的部門管理,由於缺乏統籌,重復建設現象時有出現。在設計與建設農田水利設施時,往往缺乏對當地自然環境的充分考慮,造成建造的農田水利設施灌溉排澇效果大打折扣。重復建設與排灌效果不佳,導致有些地方農田水利設施利用效率不高,既增加了農戶的灌溉排澇成本,也降低了糧食生産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另一方面,農田水利設施良性運作機制尚不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管脫節、重建輕管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小微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存在困難。農田水利設施是一個有機整體,由大、中、小、微型農田水利設施構成,需要相互配合才能發揮作用,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總體效果的發揮。目前,在國家提供了大量農田水利設施後,農戶難以管護好小微型農田水利設施,農田水利設施面臨“最後一公里”難題,影響工程長期穩定發揮效益。
對此,還需對農田水利設施設計、建造及運作、使用和維護等各階段進行有效治理,實現糧食生産全過程“旱能灌、澇能排”,全面提升農田水利設施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的能力和水準。
首先,提高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效果。要構建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部門會商機制。加強政府部門間的溝通與協同,避免農田水利設施低水準重復建設,提高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應結合不同地區的特殊氣候環境和地理特點以及農作物種植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方案,為農業生産經營主體提供能利用且能低成本利用的農田水利設施。
其次,創新農田水利設施管護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和市場主體,推廣專業化、市場化管護模式,解決小微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難題,保證小微型農田水利設施正常運作。應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投保等方式,引入服務公司或保險公司,對小微型農田水利設施進行物業化、專業化管護,提高小微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效果。
最後,推廣新型農田水利設施。我國工程性、資源性、水質性、管理性缺水並存,這將進一步放大氣象乾旱對糧食生産的影響。增強糧食生産應對氣象乾旱的能力,既要開源更要節流。在有條件的地方,如農地規模經營程度較高的地方,應多渠道推廣以低壓管灌、噴灌、微灌為代表的高效農田灌溉智慧管理系統,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