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要再快一點
作者:俞使超(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華東政法大學基地研究員、華東政法大學黨建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連日來,全國多地啟動2022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面向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提升百姓數字資源獲取、使用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加強數字智慧財産權保護等。此前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就提出,將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作為一項重要的保障措施。數字時代,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正日益成為國際競爭力和國家軟實力的關鍵指標,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既是順應數字時代要求、提升國民素質的戰略任務,也是彌合數字鴻溝、促進共同富裕的關鍵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從國家層面部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僅“十三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速超過16.6%,線上教育、遠端醫療、網上訂餐等需求快速增長,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為教育、醫療、養老等行業賦能,持續迸發創新發展活力。一系列數字中國建設的豐碩成果滲透進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扮靚了人們的美好生活。隨著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範發展、普惠共用的新階段,面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要實現數字技術與各行業加速融合,以更多優質數字化服務賦能百姓高品質美好生活。
當前,要加快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多種技術和模式,擴大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資源相對有限領域的服務範圍,提高普惠水準,改進資源供需的匹配程度,從而實現對民生領域的急難愁盼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的精準把握,激發數據生産要素對經濟社會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改進提升社區公共服務功能,推動城鄉社區“網際網路+”養老、托育、醫療等多種公共服務全面發展與資訊資源整合,加快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設備智慧化升級改造,建設智慧社區和智慧服務生活圈,推動社區服務從被動供給向主動推送轉變,讓人們享受更加宜居舒心的專業化服務。同時,加快既有住宅和社區設施數字化改造,鼓勵新建小區同步規劃建設智慧系統,打造智慧樓宇、智慧停車場、智慧充電樁、智慧垃圾箱等公共設施。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生活性服務資源的數字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一批網際網路醫院、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虛擬博物館、虛擬體育場館將出現在百姓生活中,從而帶來優質資源的放大利用和共用復用。對此,應以滿足社區居民數字社會美好生活需求為牽引,著眼于滿足人民對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的熱切期盼,率先提供數字教育、數字交通、數字旅遊、數字養老、數字健康等新服務跨部門協同應用,形成數字社會城市基本功能單元系統。
站在數字中國建設新起點,要加快實現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居民生活、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持續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增進,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特別是要提升全民數字技能,抓住“一老一小”關鍵群體,通過舉辦資訊技術展覽、數字教育進校園、數字技能進社區等活動,建設一批具有數字技能培養優勢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功能突出、資源共用的區域性數字技能公共實訓基地,打造數字産品服務展示交流和技能培訓中心,培養全民數字消費意識和習慣。同時,加強面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遠端服務,拓展教育、醫療、社會福利保障、對口幫扶等服務內容,提升面向特殊群體的數字化社會服務能力,助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