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促進共同富裕需要科學把握的幾對關係

2022-07-08 09:43: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陳中(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係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凝聚促進共同富裕的廣泛共識,需要在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高度統一的基礎上,科學理解以下幾對關係。

  美好理想與立足現實的關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是遠大目標,又是現實運動。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實現總體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鬥,就是要把共産主義美好願景分階段逐步變成現實。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言:“共産主義對我們來説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産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在新征程上促進共同富裕,既要堅持性質不動搖、堅定理想不放棄,又要立足現有國情,不盲目不冒進,堅持實幹奮鬥;既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尊重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又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在循序漸進中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理想性與現實性的內在統一,體現了實現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與現實邏輯的統一,以及堅持共産主義目標導向與新征程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的統一。

  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的關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並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新時代促進共同富裕,從客體前提來看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最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主體價值來看,就是不斷使人獲得更大程度的解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兩者結合看,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社會就越能實現全面發展,反過來就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造福人民為根本目的,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開拓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歷史和實踐證明,完勝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的全面發展,實現了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內在統一,這根本區別於資本主義社會放任資本膨脹發展,財富增長與人的貶值成正比的現實,實現了主體價值與客體基礎的統一。

  共用過程與共建過程的關係。共用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共同富裕是共用發展的目標,兩者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共同富裕的共用性既要體現“共同”“公平”“平等”等元素,又要避免走入平均主義的歧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用理念“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在共建共用基礎上促進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鮮明特徵。共同富裕離不開共同建設,離不開人民的共同合作、共同創造、共同智慧,必須持續激發人民群眾追求共同富裕的內生動力;發展成果必須由人民共用,解決好共用性不夠、受益不平衡問題,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共用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堅持以共用為歸宿和以共建為路徑的內在統一,體現了成果創造與成果享受的統一。

  以全面促進為引領與以重點推進為突破的關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促進共同富裕的方法論上,充分運用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強調既制定長遠戰略規劃,又分階段精準推進;既傳承百年曆史經驗,又推陳出新;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反貧困思想指導地位,又根據中國國情不斷創造適合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既注重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又注重民生的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既堅持促進共同富裕是消除兩極分化和貧窮基礎上的普遍富裕,又強調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礎上的差別富裕;既要全面鋪開,又要先行示範,探索可複製的路徑和經驗;允許先富,又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於創業的致富帶頭人先富帶動後富;既統籌“五位一體”全面發展,又重點解決生態短板、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既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又重點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總之,堅持以全面推進為引領和以重點推進為突破的內在統一,體現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

  更高效率發展與更加公平保障的關係。既不能否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激發活力所帶來的收入差異,又必須在市場激發活力基礎上,更加注重公正公平。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收入分配要更加均衡、基層保障要更加精準,既要分得勻,還要兜得住,不斷完善促進共同富裕的頂層設計,力爭讓所有人都能享受發展成果。目前收入差異的出現,不是因為制度創新有問題,而恰恰是改革不全面、不徹底造成的。只有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生産力發展和不斷調節社會收入差距,才能真正有保障地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一靠發展,二靠制度。一方面,堅持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高品質發展;另一方面,注重公正公平,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通過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高品質保障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以人民為中心與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係。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鼓吹的致富觀,本質上是在全球範圍內維護資本家榨取剩餘價值,體現為不但要把本國雇傭勞動者變成自己賺錢的工具,還要把這種雇傭勞動制度推廣到世界各地,並把自己的利益説成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新時代促進共同富裕,在本質上不僅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訴求,維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而且彰顯負責任大國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解決中國自身問題為立足點,一方面推動高品質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促進共同富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另一方面,持續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制度體系,強化制度執行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保障的基礎性、普惠性和兜底性。同時,我們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而且積極有為地同世界各國進行抗疫合作、防治污染、共建“一帶一路”,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責任擔當。由此可見,在促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我們追求中國人民的福祉,也追求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不斷實現以人民為中心與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統一。

[責任編輯:李丹]